2015-12-31 00:00
親子教育 劉馬露明
近日社交媒體的焦點熱話,相信是史蒂夫哈維(Steve Harvey)在環球小姐總決賽中擔任主持人時擺了個大「烏龍」。當時選美大賽進行到最後階段,由菲律賓小姐和哥倫比亞小姐叮噹馬頭。揭曉冠軍那刻,全球觀眾屏息以待,最終哈維宣布由哥倫比亞小姐摘得后冠。然而正當觀眾為她歡呼之際,哈維才發現自己竟然報錯結果,冠軍應該屬於菲律賓小姐,並且需要重新頒獎。事後哈維飽受新聞媒體的抨擊,風頭甚至蓋過了新出爐的環球小姐。
在電視直播中犯下如此錯誤的確不可接受,試想像當時哥倫比亞小姐被摘下自己夢寐以求的后冠,她會有多失望難堪。不過同情歸同情,部分針對哈維的評論似乎過於苛刻。我自認是個完美主義者,在能力範圍以內會力求盡善盡美,不過追求完美有時也會走上極端。
對我來說,卓越與完美是兩個不同概念,前者意味着在實踐目標的過程中,秉持盡心竭力的態度;而後者僅僅着眼於最終成果,不允許犯錯的空間。在現今社會,我們多以批評和指摘的目光看別人,卻訥於說出欣賞和讚美的言語。
其實在親子關係中亦可見這種例子,很多家長在意孩子的不足多於成就。例如他們已經做對了其餘九件事情,但只要有一件事沒做好,我們便會對此「窮追猛打」。
追求完美未必是金科玉律,首先容許犯錯才會有進步的空間。愛迪生歷經上萬次的失敗才成功發明出燈泡,他曾戲言:「我沒有失敗,只是發現了一萬種行不通的方法。」錯誤可以推動我們學習新事物,改進自己的不足。因此當孩子向你遞上成績失準的測驗卷時,與其大動肝火責罵他們,倒不如好好把握這個學習的機會。容許犯錯不代表可以事事得過且過,不過恐懼失敗也會扼殺成長的可能性。
挫折中成長
其次,力臻完美的態度會導致我們對新事物卻步。無論是解決一個棘手的數學難題,抑或是發明一種嶄新機器,創新無可避免伴隨着失敗的風險。倘若學習的目的在於避免錯誤,那麼所有學生都只會故步自封,不敢越級挑戰,也就永遠學不到新知識。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我們要鼓勵孩子挑戰自己,從挫折中成長,這包括讓他們嘗試新事物,練習如何面對失敗。
最後,完美主義可能會妨礙我們建立成長心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指出成長心態者認為天賦只是一個起點,每個人都可以透過後天的不斷學習來提升能力,故此追求成長比實現完美更重要。
下次當你的子女失誤時,不要忘記欣賞他們付出的努力,並協助他們從錯誤中學習,逐步養成健全的成長心態。當然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留自己一點擁抱錯誤的Time Out!
劉馬露明_ 教育系碩士、JEMS Learning House校長
隔周四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