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5-12-31 00:00

訪談錄 吳雄

深水埗百貨第二代溫海洲 助客人找回方向及回憶

放大圖片

不少香港人都喜歡上網淘寳,結果淘來不少假貨、劣貨,給個「負評」招來網商短訊騷擾。也許是港人太忙,也可能是出於貪方便、貪便宜,到處都是網店寄來的盒子。奇興百貨的八十後老闆溫海洲(Terry)卻堅持守住父母創立的老店,除了能幫到低下階層,另有意義。「當你心情不好時逛逛百貨店,尋找貨物的同時,也找回自己的方向和回憶。」

記者曾經誤打誤撞去過奇興百貨,它位於深水埗基隆街。深水埗本來就是港人淘寶的地方,舊電器、衣服鞋物、舊書……儼然一家應有盡有的百貨店。這條街曾經有一百多家雜貨批發店,但經過2003年沙士洗禮,加上人們購物習慣改變,現在只剩下約十家,奇興百貨是其中之一。記者之前覺得奇興是家普通雜貨店,不會有什麼好東西。

訪問後才知道這是家寶店,許多失落了的童年回憶,都在裏面找得到,尤其不少熟悉卻叫不出名字的「古物」。

一個女店員聽到記者來訪,故意提高聲調:「溫先生!記者搵你!」其他店員也大叫:「溫先生!」老店就是不拘小節,公然嘲諷老闆也不怪。記者和Terry一人一張塑膠凳,就是大家小時候坐的那種,中間擺一張摺凳,在兩邊雜貨堆成的高牆間聊天。

不久,女店員也擔張凳坐在Terry後面,一問才知是溫太Eunice;這對小夫妻,先生瞇眼帶微笑,太太眼大帶大笑,好有趣。他們也因奇興而結緣,Eunice的父親開餐館,通過朋友認識Terry爸爸,「我爸爸在奇興拿貨,從客戶變成朋友,我們後來在朋友兒子的婚宴上結識。」Eunice說。

Terry說:「我印象中,她來這裏買過東西。」Eunice隨即糾正:「唔係!我只記得奇興這個店。」

説說來也巧,奇興1978年正式從樓上舖變成地舖,就是Terry父母用擺酒的錢開設的,店名也取自兩人名字的最後一個字。當年批發店生意很旺,Terry就像樹熊一樣,被媽媽揹着在店裏忙來忙去。「當時,我爸爸說忙得連飯也沒時間吃,一直開單、落單。」香港社會轉變快,當年的好景不復再,整個深水埗的批發業都在萎縮,「長沙灣道那邊的衣服批發業一直縮。」

招牌梳年產三百萬把

Terry在澳洲的大學讀會計,2006年畢業回來接手這家老店,當時批發行業步入寒冬。「整個結構不同了,從廠商直接到零售,中間批發的角色沒有了。就算淘寳也是廠家直接到零售。很多人都說批發沒得做,我卻不覺得這樣,需要一定在,只是沒以前興旺而已。比如很多老人家或社會企業搞活動,數量不大又要品種多,廠商根本不理你,其中就有我們的空間。」Terry說。

Terry一說,記者才明白百貨店絕非淘寶般簡單。「我總跟朋友說,我們是半社會企業。很多客人是盲人、跛子,甚至80歲的老人,他們在外面找不到工作,又沒有人養,只能靠自己。於是,來我們這裏買一些貨出去賣,賺取一些生活費。他們可能只買1000元貨,這買一打,那買一打,怎麼能返內地入貨?廠商根本不會專門為他們提供貨物。」

「很多阿婆、阿伯說:『你哋千祈唔好唔做啊!你唔做,我唔知點過啊!』」Terry模仿老婆婆的口吻說,流露出不忍的神情。其實,溫老先生當年游水來香港,也是在批發商入貨,然後在深水埗街頭擺賣為生,難怪Terry那麼堅持要做下去。「我覺得一個人的價值,就是做一些別人不做的東西,現在行行都不缺人。沒什麼人做批發,我就找到價值所在。」

Terry坦言做批發成本高、利潤不多,奇興在香港就有3、4個貨倉,最大的一個在火炭,這些都用來儲存貨物。「我們必須儲起很多貨,比如人家要幾百條毛巾,廠商不可能馬上做給我們。」

奇興1993年在東莞設厰自製奇興梳,目前年產量三百多萬把,還有幾萬呎的廠房擺貨。「最高峰有300名工人,現在有70個左右,不過在自動化之下,產量有保證。」

目前,奇興的貨有4成左右來自內地,日本和外國也不少,原來還有不少本地貨。Eunice說:「我們也跟本地公司訂貨,比如金龍鎖、毛巾、襪子、七姐粉、火機等,都是外面連鎖店找不到的。」Terry改變不少店裏的規矩,比如過去不做零售,但不斷有客人反映,才兼做零售。「前陣子芭蕉扇大賣,我們最先問廠商拿很多貨,生意非常旺。」Eunice說。

歡迎顧客投訴與換貨

經營傳統老店自然不容易,貨倉、人工都是成本,批發價格又不高,拿貨的小商販一轉手卻能賺一倍,Terry的滿足感來自幫客人找到心頭好。「我接觸很多人,非常有趣,都告訴我去過奇興。說我們的種類多,口碑好,別處找不到的東西,來我們店準能找到。我們也做很多團體生意,比如慈善機構、學校活動等,都貪我們價錢便宜、種類多。」

網上商店成本很低,但Eunice卻覺得實體店有保證,「我們日本貨就說日本貨,大陸貨就說大陸貨。」打開大門做生意,不取巧、不耍賴,更不會說出「這麼便宜還想買真貨?是你們太貪心」這樣沒良心的話。

Terry說:「人們在網上買過東西,到手後出現問題,或實物與圖片不符,卻投訴無門。我們做批發, 始終是人對人,投訴有門,換貨也行。」

香港保留許多中國傳統,做生意講誠信,寧少賺幾元,也不得失客人。可惜,這些傳統在許多中國人地方早已失傳了,有錢就是爺,不怕面懵只怕沒錢,早忘了力不到不為財。溫老先生傳什麼生意經給Terry?「勤力啦!對客人要有誠信。你去其他店,店員很少跟客人聊天,我們卻會跟客人聊天,許多年後都成好朋友啦!現在我爸爸回店也是見老友、談談湊孫之樂等。」

Terry的女兒已兩歲,跟他小時候一樣,很多嬰兒產品到店裏拿。可是,在保留傳統中也好創新,不然會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工作了18年的女店長,看着Terry長大,也看着他為店舖帶來改變。比如,過去的貨物比較亂,價錢不一,溫老先生說一個價,溫老太太說一個價,經常引起誤會,現在電腦化之下,已經不會擺那樣的烏龍。

店裏大約有七八名店員,每個人負責一部分貨, 比如髮飾、鏡子等,不然很難掌握好貨量。「所以經營公司是團隊的功勞,我一個人絕對做不來。」Terry謙虛地說。至於要大量貨物的客人,奇興也會叫貨van,但費用由客人支付。將來還會搞網店,「希望能吸納更多客戶,我們現在集中做本地客,希望將來有台灣、歐美等地的客人。」招牌產品奇興梳,也出不同款式、顏色,希望做到實用和潮流並重。

老式百貨店核心價值

記者叫Terry選出最特別的產品,他還是推薦梳子,「我覺得梳是古老和現代的結合,我本身很喜歡懷舊的感覺,希望做到現代得來不失歷史,有多些韻味。我們的梳子有幾十年的累積,有很多內涵和技術,外表看上去把把一樣,但梳起來就知道哪把舒服。」他更以奇興梳來代表自己的性格,因為他本身就很喜歡傳統的貨品。

Eunice也覺得丈夫是把梳子,而且是一把按摩梳。「我覺得他性格很隨和、溫柔,給人很舒服的感覺。他管理的模式也這樣,從來不發脾氣。」Terry不好意思地說:「我是剛中帶柔、柔中帶剛的。」他又怎看妻子?「她是一把新潮的梳子,很色彩斑斕。」太太大學讀音樂藝術,兩人旅遊也選有文化底蘊的歐洲。

說起奇興的核心價值,Terry有自己的想法,「多元化、一條龍服務。」Eunice則說:「保留大家的回憶。」的確,有很多客人都託他們找老產品,Terry就透過門路盡量幫忙。「很多自由行遊客,一買就是一打金龍牙刷,都是爺爺那一代用的。還有一些離島的客人,會特意訂製一些剪刀。」不過,Terry最希望的還是每個家庭裏都有一把奇興梳。

Terry希望大家多逛逛百貨店,尤其是感到人生前路茫茫時,「有個日本作家寫過一段話: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就逛逛百貨店,在尋找貨物的同時,也找回自己的方向和回憶。」香港人的確該少花點時間上網購物,多去老店轉轉,也許會重拾小時候的回憶,最重要是能找到自己的童年夢想,那就懂得如何展開新一天。

撰文:吳雄

攝影:陳縱宇

[email protected]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奇興在東莞有廠房製造梳子,並用作貨倉用途。

他在澳洲修讀會計,回港後幫忙家裏生意。

他們的姻緣也與奇興有關,現在百貨店是他們的全部。

奇興梳在內地銷量很好,年產數百萬把。

飛鷹刀片是老一輩男性的摯愛。

在百貨店可找到任何東西,包括芭蕾舞蹈員用的髮網。

芭蕉扇的熱潮為奇興帶來不少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