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5-12-24 05:00

陸庭龍

環球QE終結時

放大圖片

參考最近美國聯儲局加息前後,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議息的結果,這些發達國家貨幣政策的互動,真的有跡可尋。美國聯儲局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加息行動,其加息的幅度和預期未來聯邦基金利率的變化,完全在市場估計之內。反而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就區內經濟不濟和通脹率遲遲不達標,並未進一步擴大量化寬鬆的規模,歐洲央行僅調低基準利率至負0.3%,而日本央行只是延長買債的期限,兩者的行動與市場預期出現落差。

如果說美國聯儲局進入退市第二階段後,即開始調高聯邦基金利率,而歐洲、日本、英國及中國央行等依然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全球的流動性不減,這個說法是對的。但不代表QE政策仍然有擴大的空間,筆者在此大胆斷言,2016年應是環球QE政策終結的時候。

不能抹殺聯儲局掉頭減息

就在這次聯儲局議息聲明中,主席耶倫為加息下了一個註腳,如果經濟情況轉差或通脹率出現逆轉,聯儲局便會停止加息的行動。因此一些分析員解說聯儲局有機會在明年掉頭減息。這個可能性縱使只有萬分之一,也不能抹殺。核心的考慮是聯儲局調高利率是單純的經濟因素驅使的,還是有別的原因?筆者認為聯儲局在全球經濟數據下行,拖延了加息的步伐至少12個月的情況下,選擇本月採取加息的行動,有兩個因素:一是美國經濟相對地較強,能承受有限度的加息;二是維護聯儲局貨幣政策的信用,進入退市第二階段。

債務不斷上升反拖慢經濟

美國的QE政策帯領全球走進低利率及泛濫流動性已歷7年之久。QE政策看似有無限擴張的可能性,實質也有限制。透過寬鬆貨幣政策而不斷增加市場內的流動性,政府及私人債務的總額也會不斷上升。現時美國政府債務總額約佔年度GDP的103%,若加上私人和企業債務,總債務佔GDP的份額大幅上升至370%。根據學院派的分析顯示,總債務超過GDP的250%或以上,長期的經濟增長必然減慢至少25%。簡單地說,繼續QE的同時,債務亦不斷上升,也會拖慢經濟增長的步伐,效果適得其反。

歐日央行採非常審慎態度

投資者對各大央行實施寬鬆貨幣政策的成效、信心也愈來愈弱。過去7年,市場內的流動性是海量,可是銀行的新增貸款似有若無,各大企業的資金不是拿來回購公司股票,便是進行收購合併,資金都往金融資產湧去,形成股票、債券一波又一波的升浪,因為金融資產有貨幣政策的支持,套現又快,誰願意冒險去做生意?錢太多及便宜的資金成本,反而令資本的分配效率更差。

現時美國進入退市第二階段,歐洲和日本央行變得非常謹慎,因為誰也不敢測試QE政策的臨界點,後果可能是另一個更大的金融海嘯。

2016年,應該是QE政策終結的時候。各國政府可能更多的採用財政政策或行政手段來刺激經濟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