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3 00:00
異邦百味 張志榮
緬甸的飲食文化受到中國、印度、泰國的文化影響。吃麵及沙律時,當地人會用筷子和中式匙羹。當地人吃米飯時,則會像印度人一樣,用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先將米飯和各種湯汁均勻地攪拌,然後把一小球拌好的飯送入口中。不論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緬甸人和印度人一樣,都是用左手擦屁股、右手吃飯的,所以不論是吃飯,買東西付款甚至是握手時,也不要用左手啊!
如果要說到我在緬甸吃得最多的,非要說到緬甸咖喱莫屬。緬甸咖喱對我來說一點也不好吃,但我卻在緬甸旅行時至少吃上10次,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當我坐長途巴士時,休息站的餐廳時常都只賣一道菜──緬甸咖喱。
緬甸很大,由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可能就要坐上6小時以上的長途巴士,而且因為路況差,巴士總會比預計時間慢上一兩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所以如果不想餓壞肚子,要不就是先買點東西在車上吃,要不就是在休息站吃它們的唯一一道菜。
雖然在餐廳內能點的都只有緬甸咖喱,但我們還是可以選擇吃豬、牛、羊還有雞的。大家不要對緬甸的肉有太大期望,很多時都是多骨肉少,而且份量很少,不論是2美元還是7美元的緬甸咖喱,最多也只會有兩三塊肉,但大家不用擔心,緬甸咖喱的無限任吃白飯及配菜絕對要使你捧腹離開!緬甸咖喱就像韓式料理一樣。只是那些配菜變成了黃秋葵、青瓜、紅蘿蔔等蔬菜。
少辣多油
來緬甸、去印度前,我以為他們用手吃東西,是因為想免卻洗匙羹的麻煩,但當看到桌上每碟配菜都有一隻匙羹時,就明白他們用手吃飯是有其他的意義。原來,他們覺得觸感會使東西更好吃,而且用手接觸食物,便會知道食物的溫度,所以吃東西時就不會燙口。只要試多幾次,其實用手吃飯不是什麼難事。漸漸地,我也喜歡用手吃飯呢!
緬甸咖喱是我吃過最沒有辣味的咖喱之一,但同時,它也是我吃過最油的咖喱。聽當地人說,緬甸咖喱內有洋葱、辣椒、薑黃、蒜頭等香料,混合醃過的肉與植物油煮透後再用慢火使其水分蒸發,油分會慢慢被逼到最上層。因為表面的那一層油,那辛辣刺鼻的效果因而得到減緩。
要問到為何休息站的餐廳只提供緬甸咖喱?那層油就是其關鍵。長途巴士每次休息都不會停留太久,大約每次只有半小時時間。餐館如何能快捷地提供多人的餐飲?對,就只有先把食物煮好,但緬甸的電力不太穩定、冰箱更加是不流行!緬甸咖喱表面的油脂正正能隔離空氣中的細菌及昆蟲污染,能幫助延長儲存時間。所以,緬甸咖喱很多時候都是冷冰冰,配菜也是未經烹調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