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5-12-02 00:00

政治經濟學 黎則奮

TSA反映教育制度千瘡百孔

放大圖片

香港社會愈來愈荒謬,八九歲的子稚幼童竟要出席立法會公聽會,申述自己對摧殘莘莘學子弱小心靈的TSA的感受,真的不知人間何世。

當然,如果當是黑色幽默看,這些天真爛漫的小學生,包括父親為民建聯財經事務副發言人陳仲翔利用造假作證誦讀講稿支持TSA的女孩陳映霖,說什麼也比那班假博士、真白癡的建制派無能議員更能吸引公眾的注視。問題是,港人真的是順民,任由以吳克儉為首的一眾顢頇無能的教育局官僚蹂躪自己子女也逆來順受,竟然願意接受安排,攜同年幼無辜的子女出席立法會作證。

等待專家 純屬拖延

面對群情洶湧的家長,署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雖然表示可能願意對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包括考慮是否取消明年的小三TSA考試,但目前卻要等待所謂專家意見,一聽便知是無能官僚的拖字訣,根本沒有誠意解決問題;至於應負全責的吳克儉更一直龜縮,不肯也不敢面對群眾,撤銷毒害孩童的TSA。

TSA殘害兒童,昭昭在目,還須等待什麼?家長也不必浪費時間跟思維僵化、不食人間煙火的689政權官僚周旋,因為他們不見棺材不流淚,只有以堅強的實力發出無比的怒吼,他們才會迫於現實妥協,過去反國教如是,今天反TSA更應如是;如果學生家長不下定決心罷課,政府若不撤回TSA便不上學,冥頑不靈、與民為敵的689政權便永遠也不會讓步。梁振英遲遲不肯公布港大校委會主席的人選,正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吳克儉與盲目為政府護航的保皇黨一直推說TSA變成要地獄式操練學生才能應付愈來愈莫測高深的試題,成為全港小學生和家長的集體夢魘,責任不在教育局,而是望子成龍心切的所謂怪獸家長,並且辯稱TSA的原意只是評估學生的基本能力,讓教師了解學生程度。

表面上,這個說法聽來「言之成理」,實質卻是抽離教育政策和制度現實,孤立一個現象分析得出的似是而非的結果。如果單純為了評估學生程度,只要小班教學甚至維持現時的每班人數,而教師毋須因不知所謂的教改而無端肩負額外行政和其他工作,左支右絀,疲不能興,任何學校都應該可以做到的。

可是,評估學生的政策目的卻是要把學校分類,勢必影響學校的地位。在恐懼縮班殺校和飯碗不保的情況下,不少學校不得不捨本逐末,用操練方法催谷學生成績,一來可滿足和取悅家長(教育消費者)的期望,二來又能確保學校地位穩固,不愁削減資源,以免最終教師飯碗以至學校都會不保。

教育資源 必須大增

對症下藥的解決方法根本很簡單,就是大量增加教育資源,剔除制度上的畸形競爭,所有當前千瘡百孔教育制度產生的弊端便可迎刃而解。首先是要增加大量大學學位,確保任何有資格入讀大專的學生都可攻讀大學,DSE文憑試的壓力便可消除,只剩下甄別的功能。層層相因之下,中學、小學以至學前教育的競爭壓力亦會大大減少,TSA才有可能回復原有的功能,學校和家長亦不會因為求勝心切和望子成材而無限量逼迫學生而淪為怪獸家長。

可是,自回歸以來,一連串即使主觀意願良好但客觀實際效用卻進一步殘害和奴化學生、鞏固惡性競爭和盲目追求表面卓越成績的畸形心態的教育政策、措施和指引,不但徹底破壞原來教育制度的優勢和政策的效用,更促成本港教育全面商品化,造成今天教育制度和政策從上而下形形種種荒謬的現象。

要在一時間完全扭轉目前日益敗壞的情況絕不容易,何況港共政權上台後,教育政策還多了一項不必要的政治任務,就是要盡快為中港教育制度和文化意識形態方面的融合加一把勁。什麼國民教育、普教中正是箇中必然產品;說得不好聽,目的就是要為下一代洗腦,消滅港人的身份和本土意識。

因此,當務之急不單在喝停TSA,還要徹底戳破新奴化教育政策的政治陰謀,阻止689政權繼續荼毒我們的下一代。修修補補的改良政策已經不行,只會讓以吳克儉為首的一眾庸碌教育局官僚繼續殘害學生。

釜底抽薪的解決辦法是取締教育局,只保留教育署負責分配教育資源的政策工作,回復英治時期百花齊放的自由主義教育政策,任由不同的宗教和教育團體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辦學,自由競爭。

只有這樣徹底的革命解決方法,才可力挽狂瀾於既倒,回復過去生氣勃勃的教育環境,全港市民才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理念,自由選擇最屬意和最適合自己子女的教育,讓百駿競走,各展所長,為香港這個多元化的國際城市建立有利社會持續發展的堅實教育基礎,全面提高社會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