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00:00
生命通識 劉天賜
迪士尼是美國價值的代表。從小便喜看動畫(那時叫卡通)!小孩子腦袋裏充滿了幻想、色彩,英雄人物形象, 也滿是壞蛋的形象,忠奸非常分明,區分正邪之心也很強烈。
迪士尼的卡通片以及所拍的劇情片「戰略地」主攻小朋友的興趣,幻想、色彩,英雄都充分、豐富。 他們所宣傳及明裏暗裏宣示的人生價值,友誼、家庭、勇氣,愛。正為小腦袋洗洗。
這些我稱之為「迪士尼產業的核心價值」。
當然,絕對相信人類必定有相同的普世價值。中國人的生活核心價值也有「友誼、家庭、勇氣,愛」的,卻有不同的表述及表達方式。中國人重友誼,朋友是五倫關係之一,偏重於「信」。春秋古代,出現了「俠士」這一類崇高品格的人,所重者乃承諾。看,太史公對俠的定義:「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不矜其能,羞伐其德。」這些品格雖然在春秋之後式微,並且消失,可是俠士精神依然存在於中國人的意識形態中。「牙齒當金使」,「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士為知己者死」,「不爭功只分功」等等。尤其「不矜其能,羞伐其德」,何其偉大,何其高尚!這些價值,就是與歐美的表現實力價值背道而馳。
俠士幹完了義事,便不再談了,瀟灑地放下,靜默地離開,絕對不會直接間接地提起,更不會自己為自己光榮的任務面上抹金、誇耀、歌頌、讚美(也不對上帝感恩)。現代西方的方式,必自誇自擂,不可能蓄意隱藏勝利,必須讓其他人知道。
中國俠士的遺風,延伸到友誼之中,幫忙朋友,必須誠心誠意,因為「他是我的朋友」!不可以計較回報,甚至重「積陰德」,建「陰功」。陰者,不「陽」,不揚出外,幫助了朋友一聲也不提起,遑論討價還價,作為一盤利益生意處理!絕對不會!
儒家獨尊之後,才出現親疏有別,唐君毅老師:「朋友——純由人之自覺的選擇。一切同事、同業、同志、同道,皆是朋友。中國古所謂朋友一倫中,即包括師生朋友之關係(五倫是以個人為中心發展出來的人際自然關係。五倫始於父子,再而夫妻、兄弟、君臣、朋友,由親及疏)。」
朋友的界定,即如此。看,與迪士尼言的「朋友」總有些差別吧。然而,今天現實上大多數社會是美式價值籠罩下的社會,如果「友誼」拒絕了利益交換,已難能可貴了,已是彰顯了人與人之間感情崇高的領域,已經合乎了耶教「愛人如己」的教訓。
但是,中國從古到今都很難實現「博愛」(儘管孫中山力薦),亦很難實現「無私之愛」(儘管共產主義力推無私),視其他人如友,已難得。退一萬步講:「不加害你的人已是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