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8 00:00
視線所及 陳心遙
最近被人問得最多的問題是:「香港是不是一個給人發夢的地方?」我不懂簡單回答,心想:香港是一個什麼地方,最終也是靠每個香港人自己雙手創造的。
1961年,曾執行希特拉屠猶計劃的艾希曼,從南美洲引渡到以色列受審。德國思想家漢娜.阿蘭特(Hannah Arendt)專程到場旁聽,並紀錄了她庭上的所聽所感, 寫成《耶路撒冷的艾希曼.紀錄邪惡的平庸》一書。書中就提出一個概念,名為「邪惡的平庸性」(Banality of Evil)。她指出做壞事的人不一定是大奸大惡,更可能是抱着「盡忠職守」和「依足規矩」心態的平凡人。在庭上,艾希曼自辯說他並不憎恨猶太人,只是遵從上級下達的指令,執行自己的職責而已,甚至有說他待人至善,親友都稱讚他是好人。
但是,這不成幹壞事的藉口,艾希曼沒有反抗上級而犯下滔天惡行,依然有罪,最後還是被判死刑。
即使本性善良,但如果惰於思考,仍然很大機會成為邪惡的幫兇,甚至主謀。阿蘭特說,「脫離現實和缺乏思考能力,比起人類當中的所有邪惡加起來更可怕,這就是我們應該在耶路撒冷汲取到的教訓。」
我們並不完美。繁重的工作和生活壓力令我們喘不過氣,日漸疏於思考,只簡單接收媒體給我們的訊息,然後自然反應地按讚、留言、分享,不想去證實真偽,太累了。
我們只想活得心安理得,所以會在生活的小節上行善,讓座、捐獻、做義工,這些都值得鼓勵,但每當行動抉擇涉及更大的道德思考,我們會傾向和別人同步;如果進一步這抉擇會威脅到自己工作職位的安危,我們就會服從命令,甚至顛倒黑白,給自己一個正義的理由去服從命令,不想再去思考善惡了。所以阿蘭特也說過:「最悲哀的事實是,最邪惡的事每每都是由意識裏不分善惡的人所做的。」
在書中最後一段,阿蘭特說:「在政治中,服從就等於支持。」或者香港當下最需要的,不只是追求夢想的勇氣,而是每個人都勤於思考,分辨善惡的勇氣。人人都說追夢,但有幾人說得出什麼是夢?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夢想,我覺得不單只是關乎個人的利益,更應該是關乎他人的幸福。
但願我自己,以及各位同路人,不單只思考自己的夢想,也同時思考如何讓別人也可以追求夢想,養智慎思,明辨善惡和美醜,讓香港再次成為一個可以讓人發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