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2015-11-18 00:00

忽然文化 占飛

社交媒體鼓勵偏聽

放大圖片
巴黎受恐襲,既突顯出社交媒體(面書、推特等)時代的良,也彰顯了其莠。良者,社交媒體提供了渠道,感受哀傷的人可以宣洩其傷痛:轉換面書的頭像,表示跟受害的死難者同哀,並重申不會被恐怖主義擊倒,維護文明價值等等。 犬儒的人也許會說:今時今日,幾乎任何大災難,由海嘯、地震、核洩到血腥屠殺,都少不了類似的「表態」,一而再的重複,近乎儀式化了。 亦有左翼人士不滿:為什麼巴黎受恐襲,舉世同哀,但一天前黎巴嫩的貝魯特受恐襲,乃至敘利亞經常發生平民無辜被殺害時,舉世卻視而不見?難道法國人的性命比貝魯特人、敘利亞人尊貴?這豈不是種族歧視? 莠者,不同政見的人趁機借他人杯酒,合理化自己的主張。《紐約時報》專欄作家F ...

(節錄)全文共151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