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2-09-10 06:00

康禮賢(Mark Konyn)

全球似難避免 需聯手放寬

最近在Jackson Hole舉行的央行長會議,以及美國聯儲局主席貝南奇其後的演說,強烈暗示當局即將以購買資產的形式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措施。貝南奇藉此詳述之前多輪量化寬鬆措施的成效,並表明有關措施如何為金融體系和資產價格提供支持,以及維持廣泛的經濟增長。

美企業盈利依賴削成本 難持續

雖然有證據顯示每一輪刺激經濟措施均有助提高資產價格,但卻難以證實其對廣泛經濟的成效。美國的失業率並無顯著下跌,而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工資亦無增長。美國股市今年造好,但除非經濟回升及消費需求轉強,否則企業維持盈利增長的能力似乎有限。事實上,依靠削減成本改善財政狀況難以長期持續,預料在今年底將無以為繼。

也許,對貝南奇及其他政策官員來說,即將舉行的美國大選更迫在眉睫。雖然在實施量化寬鬆初期,聯儲局政策對就業的影響並非優先考慮的課題,但現時政治現實卻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若失業率在大選之前並無改善,無疑會削弱總統奧巴馬連任的機會,連帶貝南奇亦受到影響。

歐洲領導人料續「得過且過」

部分市場人士亦認為,即將舉行的美國大選將會影響歐洲的政策決定,因此歐洲領袖在明年初之前只會採取「得過且過」的策略。然而我們認為歐洲政策與美國大選之間的聯繫頗為薄弱,因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洲領袖其實一直表現「得過且過」。我們相信更大的可能性是歐洲本身的政治考慮使其決策裹足不前,導致前景不明及危機惡化。

撇除政治因素,自今年第二季終以來,投資者已就聯儲局加推另一輪刺激經濟措施作出部署。這意味著若市場感到失望,或會構成下行風險。然而,隨著第三季接近尾聲,全球聯手放寬政策似乎已無可避免。

中國領導班子交接前 料政策變動不大

中國的情況則例外,今年當局屢次令投資者感到失望,只擺出表面姿態,並無實際的寬鬆措施。預料在中國領導班子交接之前,以及只要內地主要城市的工資通脹仍維持每年20%增長,有關政策不會出現重大的變動。帶動中國通脹的大部分因素均屬結構性,因此當局在對信貸狀況作出短期反應之前,致力進行所需的改革。

中國現時的經濟放緩屬周期性,而且有強勁的理據顯示內地的股價已反映大部分周期性因素。情況也許如此,但股市欠缺引發投資者入市的明確誘因。與2005年的情況有別,中國不會進行大規模的股市改革,以激發投資者的入市意欲。現時,投資者唯有因應市況作出微調,並期待全球政府聯手採取寬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