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MPF | 2015-10-09 05:00

鍾建強

法定離職賠償與MPF

放大圖片

近日城中熱話之一,當然是MPF與遣散費及長期服務金的對沖機制,而當中涉及不同性質的問題。筆者發現,積金局最近在每季的「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統計摘要」中,新增相關的資料,希望在此與各位分享。

表1:按提取理由劃分的提取累算權益金額(百萬港元)和百分比

資料來源:積金局「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統計摘要」2015年6月

退休為由比重料續上升

要合法地提取MPF的累算權益,其中一個理由,就是計劃成員到達65歲的退休年齡,又或是達至60歲而向積金局申請提早退休。這倒也是正常,因為MPF的原意就是趁早為退休儲蓄。根據【表1】,由2014年第一季到2015年第一季,每季約有40%的累算權益是用退休或提早退休的理由提取。隨着香港的人口不斷老化,相信這個百分比也只有向上的趨勢。

永久離開香港成詐騙借口

在眾多提取累算權益的理由中,排第二位的是與最近警方查獲涉詐騙的案件有關──即是永久離開香港的理由。香港生活指數高,要有理想的退休生活,但又沒有充裕的退休收入,就只有考慮在退休後移居其他地方。所以永久離開香港穩佔第二位,平均每季約有25%,亦是不足為奇。

抵消遣散費佔比居第三位

如果以百分比計算,排第三位的提取累算權益理由,就是抵消遣散費,其每季的平均百分比約為15%。但若果連同抵消長期服務金的理由,每季平均約佔25%,那樣就會出現雙亞軍。以抵消遣散費的理由提取累算權益,其比重變化相信會與香港的經濟狀況有關。

離職不一定獲法定賠償

正如筆者較早前在本欄的一篇文章「MPF對沖遣散費和長期服務金」所提及,僱員在離職時要取得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是要符合年資的要求和提供離職的原因。即是說,不是每位離職的僱員都可以從僱主口袋中拿得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市場上亦有僱主是自掏腰包來支付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

最重要是有「及時雨」

MPF最重要的原意,當然就是為退休作好準備。但同時也有其他原因,容許計劃成員可以在法定退休年齡前提取累算權益,最近的例子就是罹患末期疾病。而遠在MPF推出初期,就已有如「完全喪失行為能力」這類的「及時雨」理由。遇上分歧時,希望僱主和僱員兩方面都可以相互包容和體諒,有商有量地解決。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投資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閣下有任何損失或損害,筆者及康宏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