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8 00:00
一台風景 張敏慧
古代集體精神教化
宋明以來流傳的「目連救母」戲曲故事,被喻為中國佛教的孝經,主題突顯勸善及孝心的要義,受眾者有讀書人,而絕大多數是不讀書的村夫村婦與小孩。庶民心中的道德倫理思維,往往通過戲劇體現出來。
早年民間戲劇,在農村,在野台,在祠堂演出,是庶民主要娛樂,也是生活重要部分。它是藝術,是文化,但它不同於詩詞文學。詩文是士大夫文人的「專利」,古代戲劇則是民間集體精神凝聚,街談巷議的習慣標準角度。後來經歷士大夫把戲文整合、加工和雅化,才逐步發展成為今天我們普遍「認同」的專業舞台演出。
若無父母 此身何來
今年戲曲節推出三地目連戲系列, 包括湖南祁劇、福建打城戲,和安徽農村戲班。戲文、詞白大致相同,選段重點則各展不 ...
(節錄)全文共141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