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MPF | 2015-07-24 05:00

余天佑

動盪市況下的積金部署

放大圖片

相信過去幾星期經歷的市況,令不少投資者驚心動魄。港股於7月首8天已下挫超過一成,內地股市跌幅更大,令投資者望而卻步。筆者在不同場合被問及如何看待目前市場狀況,未來走勢如何。

筆者剛與投資部同事討論過,認為希臘及中國是引發是次跌市的主要原因。希臘政治亂局擾攘多時,影響市場擔心希臘有脫歐的危機,打擊投資者信心;另一方面,中國股市下滑,內地散戶被迫補倉,早前南下買中細價股的內地投資者,紛紛賣掉本港的資產套現,導致出現恐慌性拋售,釀成港股大跌。

最壞情況已過

希臘危機帶來的只是短期市場震盪,歐盟整體經濟基本面已大有改善,加上歐盟與希臘已接近達成共識,相信希臘對亞洲股市的影響力不會長久。

反觀港股的跌市,並非因為基本面有什麼大轉變,而是受內地散戶投資者被迫補倉所帶動,內地巿場一向以槓桿形式投資。

中國當局宣布一連串穩定A股市場的措施,包括延遲A股的IPO、上市公司的主要股東更不得在這一段時間內沽貨,中國人民銀行又推動內地大型證券商投資藍籌股,金額高達1200億元人民幣,還鼓勵公司、管理層及員工回購公司股份。由於內地多種限制,風險無處宣洩,內地投資者於是轉而在本港市場沽貨,導致港股大跌,內地的商品期貨市場也一同遭殃。

據市場估計,內地散戶的槓桿額已由2.27萬億元人民幣大幅下降至8100萬元人民幣,而目前未還的孖展處於4個月來的最低水平,從這方面看,筆者相信最壞的情況已經過去。

另外,中國散戶持有的股票市值仍然相對地小,因此筆者並不認為跌市會導致經濟出現系統性風險。

不應著眼於短期走勢

過去一年中國政府推出多項金融開放改革措施,包括「滬港通」、開放債券市場及中港基金互認等。市場本來頗為欣賞中國政府的改革決心,不過在今次的跌浪之中,政府禁止沽貨、強制部分國有機構入市、導致超過一半股份更處於停牌的冰封狀態,不禁令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金融改革抱有顧慮,或許打擊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要留意的是,中國政府仍然擁有不少刺激經濟及股市的「彈藥」,尤其對於外資而言,他們想見到的不單單是在跌市時出手刺激市場,而是完善中國實體經濟及金融市場的基本框架,例如加強孖展融資的管理,改革道路尚遠。筆者希望中國政府能繼續堅持,長線而言將會利好當地股市發展。

退休投資是長遠的投資策略,近期的動盪市況雖然可怕,投資者卻不應著眼於短期走勢而急於調整退休資產配置,以免影響個人長線投資目標。當然,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若擔心面對市場波幅太大,可在整體投資組合比例上作出調整,或考慮涵蓋中國股市的亞洲基金作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