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5-07-19 05:00

Karsten Junius

油價跌勢將持續較長時間

放大圖片

在考量油價低迷可能為能源轉型帶來什麼影響前,我們必須先評估低油價將只是2015年的短暫現象,還是可能就此成為「新常態」。縱使短期低油價應不會嚴重影響投資者對「氣候」板塊內投資組合分布的看法,但若跌勢持續一段較長時間,則長遠會帶來更深遠持久的影響。

石油輸出國組織力爭更大市佔率

2014年夏末,在面對美國石油產量大幅攀升、市場對石油產品需求疲弱,以及美元強勢(由於石油以美元計價出售,因此美元強勢,致使以其他貨幣購買石油產品變得昂貴,而令需求下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決定不減產,以重新平衡市場。如此一來,令供過於求的情況一直持續,使油價於短短數月內減半。石油輸出國組織辯解,市場供應過剩並非他們實行配額制度所導致的結果,而是由美國石油產量大幅飆升所致。事實上,有賴科技支持,美國的石油產量已較2010年攀升超過一倍,例如以水力壓裂技術提升從頁岩提煉石油的產量(又稱「頁岩革命」)。

可能是石油輸出國組織中最具影響力成員國的沙特阿拉伯堅信,中東的低成本生產商均屬合法供應商,理應贏得市場佔有率。同時,在面對全球供應過剩的情況,營運成本較高的邊際生產者(油砂、海底及深海產油平台、頁岩油)應被逼離開市場。這場市場佔有率爭奪戰與1987年的情況非常相似,當時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增加石油產量,以對抗北海石油供應過剩,此舉對油價的影響與現時的情況如出一轍,令油價暴跌。

石油供應將保持穩定

我們需要考量基本因素以評估油價維持低位水平的可能性。一方面,(1)石油供應遠超需求;(2)由於生產商及貿易公司正囤積石油,以待未來油價上升時才出售,致令石油儲備(陸地及離岸)處於歷史高位;(3)美元維持強勢,令以外幣計算價值的商品顯得更昂貴。另一方面,(1)石油輸出國組織備用產能非常低,難以因應全球石油供應中斷而作出有力回應;(2)由於地底儲藏已被開發多時並快將耗盡,全球石油及燃氣生產正以每年8%至10%的自然比率下跌。若低油價減慢引入新油田生產投資,以此速度,調整後的供應量應在未來某天與較低的需求量接合,令市場得以重返平衡。

目前,地緣政治局勢顯示,油價應已扣除了風險溢價。事實上,隨着「伊斯蘭國」在伊拉克日漸坐大,石油基礎設施備受威脅。一直環繞伊朗的核武問題,令當地至今仍無法出口原油。此外,利比亞和也門的衝突導致大部分出口碼頭出現安全問題,令原油供應中斷。現況是石油儲備豐富和擁有龐大產能的油國都停產了,這意味着終有一天會有更多石油復產。

按上述市場基本因素分析,我們相信油價復甦的步伐應為循序漸進,因此油價於短期內很可能維持在低位。有關石油可能對氣候轉變的影響之爭論,亦將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