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5-07-14 05:00

陳蕙蘭

選ETF或主動型基金-三大因素

放大圖片

之前曾與大家分享揀選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的三大主要步驟,今次讓我們將目光擴濶一點,探討應該如何在ETF這類被動指數投資,以及希望透過選股取得跑贏大市回報的主動型互惠基金之間,作出最有利的投資取捨。

在決定應該選擇被動型ETF還是主動型互惠基金時,我們應考慮三大因素,分別是投資成本、回報及流動性。

先說投資成本,ETF與主動型互惠基金均涉及管理費等基金營運費用,投資者可透過比較ETF及基金的管理費,衡量收費高低。

勿忘小數怕長計

由於ETF的目標是追蹤特定指數表現,毋須像主動型互惠基金般需要基金經理積極調整投資組合,故此其管理費也一般較互惠基金為低。換言之,透過ETF得到的投資回報,相較主動型互惠基金,大部分將直接落入投資者的口袋中。再者,正所謂「小數怕長計」,較低的管理費加上複利效應,長期而言對回報的影響可以甚為顯著。

與此同時,投資ETF與互惠基金尚涉及交易費用。買賣ETF的費用基本上與股票相同,包括經紀佣金、交易徵費等;互惠基金則多半會收取認購費,在亞洲市場尤為普遍。若將兩者加以比較,ETF的交易費用通常較互惠基金為低。

回報取決於指數選擇

在回報方面,ETF回報與指數相若,主動型基金則可以透過選股取得優於指數的回報,問題在於主動型基金的表現取決於基金經理能力高低,既可能勝過大市,也有機會跑輸大市。若從過往經驗來看,長期來說,ETF這類被動型投資工具能為投資者帶來與主動型投資均等的投資成效,我們也相信,投資回報大部分來自指數選擇(即揀選市場、行業或資產類別),而不是選股或債券。

說到流動性,ETF則明顯較佳,原因是ETF在交易所上市,在交易時段內可隨時買賣,而且ETF沒有認購費,只有交易所買賣所產生的費用,投資者更能因應市況轉變靈活換馬,進行更多策略性資產配置,亦可捕捉短線買賣獲利機會,爭取更大收益。

ETF勢將日漸受歡迎

ETF擁有多項優勢,在香港市場的普及程度正與日俱增,根據我們過去兩年的香港投資者調查,發現認識ETF的被訪者比例比認識互惠基金的還要多【圖】,而且我們相信香港投資者對於市場投資認識深入,例如以認股證作投資工具。

我們相信,隨着香港投資者對ETF認識進一步加深,明白這項被動投資工具可廣泛用於不同投資策略,ETF勢將愈來愈受歡迎,成為建立投資組合時不可或缺的資產。

當然,選擇ETF時也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挑選有經驗及可信賴的發行人,並要注意發行人對ETF產品的訊息披露質素是否良好,包括能否讓投資者透過方便容易的渠道,清晰了解有關ETF表現及持股變化等資訊。

圖:認識有關產品的被訪者所佔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