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中國 | 2015-06-17 05:00

孔睿思(Russ Koesterich)

人民幣會否成為「新美元」?

放大圖片

中國日漸成為投資者最熱門的市場,看好前景者認為股市大有機會持續上揚;看淡後市者則著眼於中國經濟增長減速、房地產市場的潛在泡沫及相關債務上升等問題。根據貝萊德智庫早前發表題為「攀越中國的憂慮長城」的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改革還涵蓋一個重大範疇:貨幣。

人民幣為五大付款貨幣之一

人民幣滙價的去向及在國際市場的發展足跡,對全球經濟和投資者有着重要影響。中國現時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也愈趨重要。國際銀行同業組織SWIFT指出,人民幣已取代加元及澳元,晉身至環球首五大付款貨幣之列。

中國政府正致力開放金融市場,當局已表明在今年底將開放資本賬,意味着人民幣有望自由進出中國,值得留意的是,在此之前,今年其後時間可能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加入為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可使用的一籃子貨幣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規定,要符合成為一籃子貨幣之一,有關貨幣必須能夠「自由使用」,即可自由兌換。

滙價將呈雙向走勢

不過,人民幣滙價未來走勢呈雙向波動的機會較大。在2011至2014年初中國政府的調控下,滙價偏低的人民幣穩步升值,而在過去18個月,人民幣市場已出現雙向走勢。正當中國經濟正在轉型至由消費拉動的增長模式,其經常賬盈餘未來將出現萎縮,加上近來資金流出中國,顯示人民幣滙價可能過於高昂,在上述兩項因素影響下,人民幣有機會再次轉弱。然而,中國經常賬盈餘仍然龐大,相當於當地國內生產總值接近3.5%,加上民眾的儲蓄率極高,料可為人民幣提供支持,總體而言,人民幣滙價未來走勢可能較為反覆。

此外,人民幣相信難以在不久將來取代美元。儘管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是中國政府的最終目標,但就落實時間及行動而言,當局務必小心翼翼。即使中國已達成目標,但要對美元的領導地位構成實質威脅料只會是多年後的事,原因是人民幣在國際貿易的使用量增加,但佔全球付款總額仍只有2.2%,遠低於美元的45%。再者,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仍屬起步階段,特別是債券市場,此乃一個國家貨幣有否具備儲備貨幣地位的關鍵條件。

美元與中國資產有望獲支持

對投資者來說,基於美元在未來多年仍將是全球流通貨幣,料可繼續為美元資產(特別是債券)提供動力,連帶有助於壓抑債券孳息率的升幅。

第二是,雖然人民幣目前不大可能取代美元的地位,但中國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持續冒升,意味着中國資產(包括股票及債券)在全球指標中所佔比重將會增加。投資者根據全球指數作投資管理時,應考慮提高中國資產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