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MPF | 2015-06-05 05:00

鍾建強

怎樣平衡回報與風險

放大圖片

近月投資市場風起雲湧,特別是股票市場,更經常使人血脈澎湃,此熱情更席捲MPF成分基金。筆者最近亦聽聞不少有關資訊,然而內容絕大多數只集中談及最高回報的基金,卻極少提及相關的風險問題。

量度風險的間尺

自MPF推行以來,公眾的投資知識明顯比過往提升不少。許多人也聽過「高風險,高回報」的說話,但怎樣才算是高風險呢?要知道一隻投資基金的回報多少,可以參考它在特定時段的價格變動;要知道其風險高低,就要看看它的標準差。投資基金的標準差,一般要用最少3年的業績變動計算。要尋找這些資料絕對不難,在積金局和各強積金供應商的網頁中,都可以容易找到。簡單而言,標準差的數值愈高,風險就愈高。

根據理柏的資料,截至2015年4月30日,3年標準差最高的強積金成分基金為大中華股票基金(4.67),接着是香港股票(指數追蹤)基金(4.47)、香港股票基金(4.31)和日本股票基金(4.21)。就連保證基金的標準差也有0.65,原因是軟性保證金造成。從不同股票比例的人生階段基金的3年標準差,亦可引證股票比例愈高,風險亦自然愈高的道理。

每單位風險帶來的超額回報

單看基金回報來決定投資與否,不是良好風險管理的做法。要衡量風險與回報,可以考慮夏普比率。夏普比率是計算一項投資的每一單位的風險,所帶來的超額回報。所以夏普比率愈高,代表這個投資愈好。如果夏普比率是負數,則代表回報較風險低。即俗語說:「賺到的不夠買驚風散。」

再參照【表1】的數字,截至2015年4月30日,3年回報最高的強積金成分基金是大中華股票基金,回報為44.78%,美國股票基金以44.63%屈居第二位,差別只是0.15個百分點。如果只着眼回報,真的很難取捨。作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應該是在相同的回報下,選擇風險較低的投資項目。這時就可參照3年標準差和3年夏普比率作決定。在這方面,大中華股票基金則稍遜於美國股票基金了。

不同情況下承擔不同風險

投資的回報率固然重要,但究竟所賺得的回報是否足以抵消所需要承擔的風險,卻是一個更重要的課題。強積金是一項長遠投資項目,風險管理當然不可或缺。另一方面,每個人的投資風險承受能力都不同,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和處境所能承受投資風險的能力也可以不同,實在是不容忽視。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升可跌,過往業績數據並非未來業績的指標。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投資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或遺漏等,所引致閣下有任何損失或損害,筆者及康宏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

表1:截至2015年4月30日各類型強積金成分基金的表現和風險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