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宏觀分析 | 2015-05-06 05:00

孔睿思(Russ Koesterich)

分散投資於環球的3大理據

放大圖片

分散投資可說是金融市場的金科玉律,只要運用得宜,就能有效控制風險兼爭取回報。鑑於過去數年美國持續牛市,有人主張單是投資於甚為多元化的美國股票及債券,已經足夠;但審視當前形勢,有3大理據支持應分散投資於環球各地。

首先是各地市場表現的相關性已減弱,令地域性分散投資重新取得較明顯的成效。以股市為例,綜合湯森路透Datastream、MSCI及貝萊德智庫截至今年4月10日的數據,環球各地單一股市與MSCI世界指數相關性平均值,在2011年高峰期曾達0.8水平,此時各地股市走勢大致相若,分散投資的作用並不明顯。

不過,隨着不同國家的經濟復甦步伐漸現差異,央行政策又出現分歧,各地股市表現的相關性在過去3年已反覆回落,早前還跌至約0.5,創下金融海嘯後新低,近期雖然稍回升至0.64【圖】,但亦足以令分散投資至不同地區的效果顯現。

美股估值相對昂貴

第二個理據是,美國投資市場相對估值已顯得昂貴,尤其是股市,無論是將美股與其他股市或本身歷史估值比較,均有明顯溢價。

事實上,現時標普500指數市賬率較MSCI所有國家世界指數(美國除外)高出75%,溢價之高是自2003年谷底以來首見。美國大型股現時的往績市盈率也接近19倍,較過去60年平均值約有15%溢價。若論經過周期性調整的市盈率,美股現已達27倍,遠高於16倍的歷史平均數;按照過往經驗,美股一旦出現如此高的溢價,其後5年的回報往往低於歷史平均水平。

第三個理據是,美國對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貢獻日漸下降,按照彭博截至2013年底的數據,美國佔全球GDP比重已由30年前約三分之一跌至現時約20%。

美國多年來一直雄霸全球最大經濟體地位,近年卻有被大國崛起的中國逐漸趕上之勢。縱使中國實施經濟結構性轉型後,增長速度有所回落,但印度、印尼及很多其他新興市場的增長速度,在可見未來將持續領先美國與其他工業國,勢令美國佔全球GDP的比例進一步下降。繼續將投資集中於美國股票和債券,將難以充分把握環球其他高速增長地區帶來的機遇。

短線應考慮貨幣對沖

分散投資不同地域的理據充分,相信大家接下來應該會問:「海外投資應佔多少比重才足夠?」答案是視乎個人需要及對風險承受程度而定,投資組合的資產調配亦應該按照市場基本因素轉變而調整。

另一個問題是:「分散投資至環球不同市場,是否應該進行貨幣對沖?」對香港及美國投資者來說,答案是取決於美元走勢及前景。根據貝萊德智庫的研究,過去15年貨幣滙價對海外股票投資回報的影響有限;當投資期是2至5年,滙率對回報的影響較顯著。換言之,若投資者深信美元持續強勢,並計劃持有海外資產較短時間,便應考慮進行貨幣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