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MPF | 2015-04-10 05:00

余天佑

中國改革利前景 投資量力而為

放大圖片

今年以來內地股市表現理想,上證綜合指數在首季上升16%,成為市場焦點。適逢內地兩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剛於上月結束,不少改革措施陸續出台,投資者將焦點放在內地經濟發展及投資前景。

朋友Gary對中國市場感興趣,不過對於內地將今年GDP增長目標下調至7%有點猶豫,擔心內地經濟未必如想像般好。

筆者早前與公司中國基金經理談及有關兩會對內地發展的影響。中國雖然下調增長目標,但在內地正積極轉型的情況下,經濟從高增長放緩乃無可避免的過程;反之,當下改革已非流於空談,不少改革範疇已漸見成果,中國的投資前景應愈趨明朗。

金融改革推進 提升A股地位

當局推進改革主要有兩方面:先是金融改革,這一環阻力較少,料較易落實。去年較矚目的是啟動「滬港通」,讓國際投資者終可以一探A股市場。中國證監會擬續推「深港通」,市場預期措施可望於年內出場,成為另一催化劑。

目前上海及深圳A股市值合共9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總市值的14%;「深港通」一旦起動,象徵內地股票市場進一步對國際開放,海外投資者投資A股的範圍將可變得更廣。借鑑「滬港通」推行以來,北上的資金比南下為多,反映投資者對A股興趣甚濃,相信市場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再者,以往全球性的基準指數大都未有涵蓋A股市場,以致A股時常被國際投資者忽略,但隨着「滬港通」、「深港通」落實,可望逐漸扭轉局面,預期MSCI將於今年開始逐步把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之內,有助提升A股的國際地位,促進內地投資市場的發展。

深化財政改革 紓地方債問題

另一主要改革是財政改革;中國地方債問題一向是外界關注之隱憂,要拆解並不容易;不過,為防地方債問題衝擊金融體系,中央去年提出地方政府可申請發行較長期、低息的債券,置換目前較短期、高息的城投債及影子銀行融資。

今年3月國務院批出1萬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置換額度,讓地方政府自發自還,地方政府的財政壓力料將可紓緩。相信經歷去槓桿的過程後,內地資本市場的融資成本有望降低,挽回市場投資信心,支持內地股票資產。

中央目前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處理地方債與「穩增長」之間取得平衡。幸好內地政府開支存有彈性,在必要時可透過加大投資等刺激措施,對抗經濟下行風險。近半年人民銀行先後減息及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顯示貨幣政策傾向維持寬鬆;在通脹低企下,人行尚有空間繼續從寬,對風險資產應帶來支持。

亞洲股票基金助分散風險

過去幾年,內地股市表現滯後,但近一年有轉勢跡象,截至今年2月,強積金類別中,大中華股票基金升幅中位數達10.7%,高於環球股票基金的6.0%,加上中國估值相對便宜,長線具投資潛力,惟受資金推動及其他不明朗因素影響,短期表現會較為波動。

筆者認為,若Gary想捕捉內地改革帶來的長遠機遇,可考慮在強積金組合內增加中國股票的比重。不過,投資單一國家的基金風險相對較高,對於不想承受太大風險的打工仔,可考慮涵蓋中國市場的亞洲股票基金,以分散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