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前頁列印

ETF | 2013-09-17 05:00

梁雪真

幾個ETF相關課題你要知

放大圖片

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在環球投資市場愈趨普及,在本港亦漸受投資者注意。不過,目前零售投資者對ETF或許仍一知半解,大部分只知道ETF可如股票般在交易所買賣,交易方式簡便,並把焦點都放在價格及股息上。但其實投資於ETF時,尚有不少關於這類產品的概念是值得留意,例如流動性、收益與股息、溢價與折讓,以及個別產品所採用的投資策略等。

二級市場交投只佔整體流動性一部分

ETF的流動性(Liquidity),是其中一個較容易為投資者所誤解的特點。很多人將ETF的流動性與二級市場的成交量劃上等號,以為二級市場交投少的ETF,便是欠缺流動性,實質情況其實並非如此。

事實上,ETF擁有多層面的流動性(見圖),投資者每日從股票報價系統看到的ETF二級市場成交量,只代表ETF其中一小部分的流動性,並未包括一級市場交易或市場莊家活動。

根據ETF的單位增設或贖回機制,發行商可按市場供求增發或贖回單位,在一級市場為ETF增加流動性,因此當有大量資金在一級市場認購ETF並在場外交易市場買賣的時候,股票報價機螢幕上不會顯示這些交易。另外,市場莊家亦可透過參與交易商(Participating Dealer)以直接對盤方式買賣ETF,為產品提供流動性,這類成交也不會在ETF二級市場交投上反映。

收益率高於股息率

ETF資產的收益率(Yield)與ETF本身的股息(Dividend),也經常被人混淆。以實物型債券ETF為例,ETF持有債券直至到期的回報率,便是收益率,通常也稱到期收益率;債券ETF本身會定期派息,股息數額反映所持債券收益率,ETF的股息率按年率化計算,約相等於到期收益率減總開支比率。

溢價或折讓 比較資產淨值

ETF的溢價(Premium)與折讓(Discount),是在ETF市場價格與資產淨值有偏離時出現的現象,當ETF市值高於資產淨值,便出現溢價,市值低於資產淨值便是折讓。

在理想的情況下,ETF市價應緊貼資產淨值,但在實際情況下卻會有種種原因,令ETF市價與資產淨值有偏差。舉例來說,ETF與基準資產的交易時段若有不同,資產淨值便可能未充份反映ETF交易時的真正價值;另一個例子與ETF所持資產的流動性有關,若這些資產在封閉型市場交易,流動性受限制,交易成本較高,相關ETF也隨時出現溢價。

抽樣策略節省成本

複製指數的抽樣策略(Sampling Strategy),則是一個較被投資者忽略的ETF相關概念,涉及實物資產ETF的組成。

眾所周知,ETF大致分兩類,即實物資產ETF,以及透過金融衍生工具「複製」基準指數表現的合成ETF。在實物資產ETF中,發行商可選擇完全複製(Full Replication),百分百按照基準指數買入全部資產;另外,亦可採取抽樣策略,透過分層抽樣(Stratified Sampling)買入基準指數的部分資產,雖然這些ETF的資產與基準並非完全相同,但整體上仍可反映基準指數的投資表現。

採取抽樣策略的原因之一,是因為ETF基準指數中個別成分證券的流通性或相對不足,管理ETF時若要勉強買賣這些流通性不足的證券,可能要付上不合理的交易費用,甚至損害ETF持有人的利益。相反,採用抽樣策略則可節省成本兼改善流動性,債券指數ETF便較適合採取這種具代表性的抽樣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