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29日 即巿股評 港股直擊

【EJFQ信析】科企飽受夾擊 揀股新不如舊

內地降準幅度只及預期下限,港股昨一度急挫739點,後在低位喘穩,恒指埋單僅跌275點,報17297點,力守50天線;恒生科技指數則50天線不保,收市報3432點,挫1.93%。新經濟股近日雖曾強勁反撲,惟回調壓力也大,且未扭轉跑輸傳統板塊的中線趨勢。

港股表現「新不如舊」,華爾街同病相憐。以傳統行業主導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在這輪熊市中抗跌力佳,9月由高位下挫20%,半個月左右即收復此「牛熊門檻」,目前自谷底勁飆約兩成。至於大型科技股的代表納指100,從峰值插水最多37.7%,反彈力度較微弱。

附【圖】所見,納指100相對道指比率分別在2000年和2021年攀上巔峰約0.46倍,隨後皆大幅回落,反映科技股「盛極而衰」。不過,上一趟該比率幾乎回到起點,今次應不會悲劇重演,畢竟當時是踏入二十一世紀前的「dotcom狂熱」泡沫爆破,本輪則只屬新經濟再估值,疊加緊縮周期的考驗。

科網股於2000年崩盤後10餘年間「東山再起」,技術創新能為社會帶來改變是關鍵,若沒有完善的高速網絡基建、社交媒體崛興、流動通訊工具應用全面普及,在新冠疫情的封控潮之下,居家工作、宅經濟等顛覆性概念根本無從發揮,也不會吸引資金蜂擁投入新經濟股。然而,技術發展有階段性,加上疫情漸散生活復常,市場須對科企達到「天花板」的估值作出調節。

與此同時,加息周期來臨令科網股百上加斤。在之前一段時間,新經濟股得以大放異彩,流動性充裕「功不可沒」,科創企業借助便宜資金勇猛拓展,催生獨角獸,到疫後通脹肆虐貨幣政策由寬鬆轉為緊縮,就要面對去槓桿挑戰,尤其各央媽儘管已啟動近半世紀最激進的收水,但基準利率顯然尚未見頂,而且維持「高息」時間或更長久,意味科企最壞時刻難言結束,納指100壓力猶在。

相反,加息對舊經濟影響相對細,銀行更屬較被看好的板塊,其他傳統行業當然要受經濟增長放緩以至衰退衝擊,惟估值本來未算昂貴,若要修正,跌幅應該輕微一些。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科企面對創新到了樽頸及低息告終的雙重夾擊,價值重估相信難以在一年之間完成。與2000年純炒概念不同,新經濟龍頭都擁實質盈利和龐大現金儲備,股價「打回原形」機會極低。納指100暫時最多曾下滑約四成,縱使樂觀地認為已經觸底,新經濟復甦動力恐怕不如傳統板塊,換言之,道指中短期內仍有條件跑贏科技股指數。

順帶一提,人民銀行落實放水,中資平台經濟企業未必要急於去槓桿,可是中央正試圖建立一套「具中國特色」的估值系統,新經濟估值或許今時不同往日,傳統行業股看來仍值得睇高半線。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

放大圖片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