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4月3日 港股直擊 即巿股評

【每月拆局】4月股市:歐美銀行危機 波及範疇多廣

三月最吸睛的金融事件莫如美國矽谷銀行(SVB)在3月10日無預警地倒閉,掀起金融市場大震蕩,連鎖性反應,牽連其他小型銀行相繼遭擠提。最主要原因,就是資產錯配,將存戶款項投資美國中\長期債券。聯儲局去年卻激烈加息,導致美債價格急跌,令該行債券投資出現巨額虧損,無法應付存戶的提款。其後,美國證監會(SEC)對瑞士信貸銀行的年報提出質疑,瑞信在3月14日發表的2022年度報告中揭露2020年及2021年的財政報告在匯報的過程中出現重大缺陷。事實上,「俄烏戰爭」爆發後,瑞信放棄一貫的「中立」,參與制裁俄羅斯政府和富豪,扣押這些俄羅斯資金,結果造成其他國家的王室和富豪喪失對該銀行保密和安全的信心而開始大量提取存款,從去年10月份開始瑞信的存款流失幅度已使該行陷入危險的處境。3月15日傳出瑞信最大股東沙地國家銀行(Saudi National Bank)不願再加注資金。瑞信股票盤中崩跌超過30%。3月20日,在瑞士政府指令下,瑞士銀行集團(USB)同意以每股價格瑞士法郎0.76元、總計約瑞士法郎30億元收購瑞信,並且同意承擔540億美元損失。瑞士金融監管機構(FINMA)同時發表聲明,由於提供額外的政府支持,將瑞信發售、總計約瑞士法郎160億元的額外一級資本債券(AT1)全數減值,以增加核心資本。瑞銀AT1債券原持有人手上的債券將變成廢紙一張,這件事對AT1債券市場帶來衝擊,債券價格全面下跌,隨時引發其他類型債券之骨牌效應,後果不堪設想......

衆所周知,美國聯儲局錯判形勢,先放任通脹,後激進加息,一年加息9次合共4.75厘,美國銀行業不出事才奇,美國國債價格不下跌才怪!曾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中國在雷曼垮台時,響應全球「同心協力」,大量買進,最高峰時持有超過1萬3千億美債。截至今年1月底,中國所持的美債總額約為8,600億美元,續創2010年6月以來新低,與2018年4月中美貿易戰爆發時11,800億美元相比,更累跌近30%。除了中國外,其他10大美國海外「債主」中,沙特阿拉伯、比利時、盧森堡和愛爾蘭今年亦減持了美債;只有它的附從國日本和英國增持美債。

地緣政治局勢方面,在中國斡旋下,沙特阿拉伯與伊朗於3月中和解,不但推翻美、英、法在中東殘餘殖民體制與勢力,也是復興伊斯蘭教的文明與政治經濟,遜尼派與什葉派化干戈為夥伴,更振奮阿拉伯民族,有機會平復「顏色革命」帶來的20多年動亂,聯手應付共同敵人。另一重大地緣政治意義就是沙特、伊朗、中國與俄羅斯的四方合作。由於四方背後各有區域內外的支持者和相關勢力,遂形成一個超出區域以外的政治與經濟合作大體系。
3月下旬,國家主席習近平到俄羅斯作國事訪問,並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兩份聯合聲明。一份聯合聲明是2030年前經濟合作重點方向發展規劃,有8大重點方向合作,包括鞏固全方位能源合作夥伴關係,加強能源重點領域長期合作,加強能源技術及設備等領域合作,共同維護兩國和全球能源安全,促進全球能源轉型。另一份是關於兩國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提到中俄關係不是類似冷戰時期的軍事政治同盟,而是超越該種國家關係模式,性質是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中俄視彼此為優先合作夥伴,始終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當中並強調對話是解決烏克蘭問題的最佳途徑。然而,美國即時質疑現時不是「俄烏和談」的適當時候!何解?相信有智慧之讀者定明所以。「俄烏戰爭」仍要一段時間才可解決,全球國家(尤其是歐美)仍要面對超高通脹,甚至經濟衰退之風險......

縱觀上述環球的風起雲湧事態及錯綜複雜情況,四月股市將會受眾多不明朗因素,包括全球政經消息及市場投資情緒等等所影響而反覆地大幅度波動,屬於「炒股不炒市」的格局。美國矽谷銀行之倒閉及瑞士瑞信銀行之危機會否產生連鎖性效應,波及其他歐美銀行以致金融體系?速度如何?範疇多廣?程度多深?實在詭異難測!靠印鈔機建立的美國金融體系一次又一次出現崩潰,所有經濟問題均用鈔票暫時掩蓋,掩耳盜鈴不可能永遠奏效。美元及美元資產可作短期投機,但風險極度巨大,因此退休金及主權基金等保守的資金不可能投入。這些從美國銀行系統逃出的資金,很多已投入於最安全的新興國家資產,而中國便是其中之選,香港更是中國安全體制中最自由開放的對外部分。其他亞洲的新興國家和國際金融中心,從香港到東京、新加坡、波斯灣區等等各國,都會得益於逃離美國資金之流入。

根據一份最新權威調查顯示,預期亞太區股市未來一年上升的受訪基金經理比率超過80%。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國際金融中心,又是中國對外橋樑,自然成為國際資金首選之地,但嚴密監管和防護措施是必然之舉,不然又隨時變爲外資「提款機」。如股市有大幅度回調,不妨分段吸納下列板塊的質優股,包括高端航天科技、尖端軍事工業、互聯網平台、人工智能、潔净能源、電動汽車、内循環及ESG(環境、社會、企業管治)等,短/中/長綫回報應該頗爲可觀的。

黎永良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