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11月18日 港股直擊 即巿股評

【價值工房】滙控業績頹勢要扭轉 高效全球資源配置有望成新亮點

10月開始陸續,港股進入今年第三季業績期,其中恆指大權重股滙豐控股(00005) 於10月25日中午已公布業績,當日上午滙控僅跌0.36%,下午卻跌4.77%,反映市場對業績表現感到失望。截至2022年9月底,集團的三個月收入和經營溢利分別約125.48億和25.66億美元,錄得最近五年 (2018至2022年) 同期金額最低,至於以今年首三季總計,收入、經營溢利、除稅前溢利和股東應佔溢利等主要業績表現數據均錄得倒退,其中經營溢利和除稅前溢利倒退分別達25.76%和24.13%,數字已道出集團徹底改革的必要性。

滙控股價跑輸大市
作為最大股東的中國平安(02318) 現時持有逾16.55億股滙控股份,佔權8.16%,旗下的平安資管上週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滙控必須進行徹底改革,包括可能出售低回報業務,藉以提升利潤率和利潤,扭轉公眾早已有目共睹的近年業績頹勢。另可留意滙控股價昨日 (11月17日) 收報44.35港元,較10月12日今年低位38.50港元回升約15%;相對恆指由低位14,597 反彈至18,045點 (升幅約23%),滙控明顯跑輸大市。可見滙控管理層若不正視當前問題,股價料會持續萎靡不振。

環球金融模式優勢不再
觀乎今年首三季業績,滙控季內除稅前利潤按年跌41.75%至31.47億美元,列帳基準收入減少3.30%至116億美元,其中計及計劃出售法國零售銀行業務減值及貨幣換算帶來的影響。誠然管理層近年試圖靠退出少數規模不大的市場或業務,但業績一直未見起色;從資產與股本的運營效率來看,滙控的表現更是落後於其他國際同行。集團業績被歐洲業務影響,今年第三季稅前虧損達15.68億美元,歐洲是同期惟一錄得虧損的區域,而表現最好是亞洲的,除稅前溢利達35.14億美元,而總溢利則為31.47億元,較單計亞洲的為低。若撇除歐洲業務,除稅前溢利約47.15億美元,較2021年同期約42.61億美元,增長10.65%。要徹底扭轉當前業績劣勢,急需調整全球資源配置策略。

從市場發展空間的角度來看,亞洲中不少東盟國家正值經濟高增長,其中中國去年11月已經與東盟宣佈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而引述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第25屆東盟加三峰會時表示,疫情近三年來中國東盟貿易逆勢增長,已互為最大貿易伙伴。此時,若滙控可更集中、投放資源在亞洲市場,增加或調整更多具亞洲工作經驗的管理層加入,有利集團在新興市場及連結中國業務上的早著先機。

再者,筆者參考平安資管上週訪問內容及市場觀察所得,於2021年4月,滙豐曾公開宣佈將有四名高管搬遷往香港,然而,發佈至今已經有十八個月,滙豐仍未完成這一舉措,在全球主要經濟體正進入不同的經濟周期,歐美加息、中國減息,對金融需求亦會明顯不同,在此,以往的環球金融模式有必須重新思考,訂定一個高效全球資源配置是具迫切性,以落實「重返亞洲」戰略升級,鞏固在亞洲地區的市場地位,獲取更高盈利回報。

除了開源之外,集團亦有必要性進行更進取的削減成本方案。根據2022上半年業績及引述平安資管上週訪問內容指出,滙控的成本收入比高達64.2%,顯著高於可比同業對標行平均值13個百分點。同時,滙豐亞洲的成本收入比高達58.7%,與可比亞洲同業40%的平均值相比,高出18個百分點。故此,集團可更徹底地削減成本,如提升KPI 水平、裁員、減省員工行政及銷售開支及資訊科技 (IT) 等營運成本。

由此可見,筆者認為推展改革刻不容緩,滙豐管理層值得再三研究分拆及重組全球業務資源重心,將可行及細化分案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予大股東及市場討論,彰顯良好的公司管洽水平。

聶振邦(聶Sir)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