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馬線開通後,筆者早前亦趁機前往各新鐵路站體驗一番。正如坊間報道,當中宋皇臺站獲不少市民慕名前往參觀,站內人流明顯較沿線其他車站多。筆者固然亦是其中一人,也發現於站內觀賞與當區歷史文化相關,甚至實地出土的文物展品,確實別有一番滋味。
九龍城區歷史悠久,自小筆者聽聞有關於城區的傳言典故便不絕於耳,加上南宋皇帝逃亡至此的昔日遺跡,區內本來就給予人們一種較為濃厚的歷史感。宋皇臺站作為本地鐵路首個車站文物館,據古蹟辦表示,工程期間宋皇臺站一共出土約70萬件包括宋元時期及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的考古文物,當中約400件獲挑選於站內展覽中展出。
相對於其他港鐵站,富有考古特色的宋皇臺站固然令人耳目一新,筆者同時也明白「引人入勝」的歷史文化特點並非俯拾皆是,但卻有感地產發展作為一「地」之「產」,若可與一地的歷史文化及風俗民情等有機地互相融合,將能賦予發展項目於繁雜鬧市中,更為鮮明和深厚的身份特徵。於現今發達社會,進行發展已並非單純一面倒地講究實用,在實現項目功能性之上提供歷史、人文、社會及藝術等方面的滿足乃是大勢所趨,如本地有以藝術館為主題的大型商業購物中心。
這種在城市不同角落透過物業發展彰顯一地歷史文化以至人文情懷的方式在國外並不罕見,俄羅斯鐵路著名的「地下博物館」又是一例,這些城市發展項目在發揮其實用價值的同時,也正好是展示一地文化「軟實力」之所在。
張聖典
普縉執行董事及企業發展部總監(估值及物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