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2月6日

樓價收入比偏高情況料持續多年

不時仍看到評論引用Demographia的調查,認為香港樓價收入比率達19.4倍,顯示樓價泡沫太甚,調整迫在眉睫。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樓價已連續上升21個月,過去20年,樓市從未出現如此長期升幅,短期內出現調整的機會不小。不過,由大環境的角度看來,香港樓價收入比偏高的情況卻可能持續更長時間。

對於收入剛好處於政府統計中位數的家庭(月入約2.6萬元左右)來說,可能對Demographia的報告深有同感:即使不敢奢望購買樓價處於中位數(600多萬元)的單位,只想買個大屋苑上車級單位(400萬元左右),樓價也相當於十多年收入。要儲兩成首期,也要省吃儉用多年。

問題是,由於整體成交量少(去年二手成交約4萬宗,1997年是十多萬宗);高樓價由較少量買家撐起──他們或者本身是高收入的一群,或者是父母一輩積存一定資本,或者是外來買家。住宅平均成交價600多萬元,反映在統計上,平均按揭成數卻只有49%、供款負擔35%。結果是出現「一般住宅樓價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但入市的買家,負擔卻不算沉重」的現象。

另一方面,即使大家不太相信人工智能會大幅取代不同崗位的人手,也應該會擔心AI愈來愈成熟,會遏抑不同工種的薪金升幅。樓價有舊世代累積資本的購買力支撐,而薪金因產業外移、AI代替令整體僱員收入難見明顯上升。展望未來,在國際機構統計中,香港樓價收入比率高企的情況有較大機會長期維持。

一大堆人難以負擔本地樓價的問題,將成為特區政府長期的挑戰。綠置居之類的計劃,除非擴大規劃,否則根本是噱頭多於實際。要解決問題,不外兩個方向:其一是增加土地供應,但至今未見政府有足夠魄力(或者說政治能量)推動大幅造地;其二是鼓勵新一代香港人在香港以外居住,近日建制派政黨有言「粵港澳大灣區是港人的家」,多少反映此一思路。不過,考慮到就業機會、交通時間等問題,不見得移居大灣區對港人有很大吸引力。因此,一定人口屈居劏房、整體樓價高企,樓價收入比率偏高的現象,恐怕三五七年內都難以扭轉。

葉敬誠
按計劃有限公司聯席董事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