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5年1月21日 即巿股評 港股直擊

【EJFQ信析】英美大行抽升 內銀「價值為王」

港股於進入環球「特朗普2.0」前勁彈,恒指昨埋單報19925點,漲341點,兩萬點得而復失,卻一舉收復20天、50天、100天線,多隻股份續創52周新高,包括兩家跨國銀行股滙控(00005)和渣打(02888)。

銀行板塊受捧並非英資專利。華爾街金融企業揭開本輪放榜期序幕,重磅的摩根大通、花旗集團、高盛、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富國銀行等第四季業績皆勝市場預期,帶動各股相繼抽升,其中高盛及「大小摩」破頂見歷史高位,以2024年10月開始計算,6隻股份跑贏標普500指數13.6到36個百分點,足證去年9月聯儲局重啟減息,沒打擊這些金融巨擘的盈利能力。

至於本港掛牌的兩家跨國銀行亦不輸蝕。滙控再度化身「小飛象」,9月底中央連環出招的「瘋牛行程」未有阻礙其反覆向上趨勢,12月份20個交易日內合共13次錄得一年新高,股價重返2018年中位置。
渣打更加矚目,股價早在2024年11月已回到2018年初水平,且愈升愈有,上周四至昨天連續3個交易日刷出52周高位,重新晉身「紅底股」。

附【圖】所示,自去年1月22日港股見谷底迄今,渣打累飆約80.6%,遠超恒指和滙控的三成左右,比起恒生中國內地銀行指數,進賬也多了近1倍,然而,內銀股表現勝於大市,顯示其作為「中特估」的核心板塊,同獲青睞。
內銀儘管升幅不細但落後海外同業,市場的憂慮主要源自兩方面,首先是中國宏觀經濟走下坡,疫情結束以來始終乏復甦動能,投資者憧憬的刺激政策力度尚未足夠,今年又需應對美國「關稅衝擊」,在整體經濟增長欠佳下,銀行業務也遭拖累。

第二是獲利頗豐的銀行被要求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導致盈利受壓。事實上,近年內銀淨息差普遍下降,確對其估值產生負面影響。不過,從信行(00998)和招行(03968)披露的2024年業績快報來看,營運條件略為好轉,行業似乎有能力適應「讓利」處境。

換言之,內銀增長動力雖暫難與海外同業相提並論,惟整體質素於「中特估」內應最具防守性板塊,特別是考慮其估值,可說更吸引:據EJFQ系統資料,五大重磅內銀市盈率僅4.2倍到6.6倍,跟滙控和渣打的8.6倍及12倍比較,相對便宜;除招行外,內銀市賬率「全線破淨」,多數不足0.6倍,「市值管理」空間頗大;股息率同樣可觀,事關即使在近日持續上漲之下,規模十大的內銀股息率仍達5.2厘以上,且不排除去年派息更慷慨。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

放大圖片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