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出口國組織及盟友(OPEC+)今日舉行會議,市場傳聞成員國擴產計劃有意押後,代表供應未虞大增,刺激國際油價低位反彈,紐約期油周二(3日)漲2.7%,收報每桶69.94美元;昨天亞洲時段更重越70美元關。
紐油從俄烏戰事初期炒高至每桶130.5美元後掉頭下瀉,最多插水一半有餘,儘管地緣局勢緊張,似乎不足以抵消供求失衡的負面衝擊,國際能源署(IEA)上月估計2025年油市每日供應過剩約百萬桶,主要由於中國需求低迷,又預告OPEC+若果增產,將使問題愈趨嚴重。
隨着潔淨能源積極發展,主流分析都認為石油需求必持續減少,惟此長遠趨勢對於油價中短線影響,肯定不及內地因素重要,事關中國屬全球能源消耗大戶,且較依賴進口,而新冠疫情後內地宏觀經濟始終欠缺增長動力,導致國際油價偏軟。中央9月份推出「組合拳」,最新數據顯示經濟略有起色,但復甦會否一帆風順,仍是未知之數,油價自然乏力回勇。
換句話說,歐洲和中東戰局惡化未有使油價高企,加上供求失衡,來年油市確是難以看好,除非中國經濟迅速改善,推動整體需求急增,則作別論。不過,油價反彈已成為本港石油板塊上漲的催化劑。
恒指昨天「升級」,波動範圍由早前的10天線上移到20天線,埋單報19742點,下跌3點,整固格局未改,當中油股繼續受捧,中石化(00386)、中石油(00857)、中海油(00883)都再下一城報捷,兩日累積進賬介乎3.6%至6.2%。
「三桶油」上揚固然是受油價帶動,而翻炒「中特估」亦屬關鍵。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據報將在下周舉行,即使救市規模普遍令惟投資者大失所望,但會否加推其他扶助經濟措施依然具憧憬空間;此外,「市值管理」的落實相信為明年A股焦點,資金遂再度流入內銀、電訊、基建等板塊。
跟上述板塊相比,油企吸引力可勝一籌,皆因股價回調幅度較大,附【圖】所見,「三桶油」於9月中港股市「瘋牛時期」亦告上漲,惟遠不及恒指,到10月初卻隨大市顯著下滑,瞬間不是全部蒸發掉早前升幅,就是「跌凸」,意味近兩個多月來油股成了落後板塊。
然而,經歷了本輪跌勢,反令油企估值遠不像以往高昂,尤其從股息角度來看,目前中海油最低也達7厘多,餘下「兩桶油」更接近9厘,如果計及各公司尚有增加派息空間,現在「撈底」機會無疑已經錯失,卻仍屬理想入市時間。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