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10月28日 即巿股評 港股直擊

【跨市博弈】低買高賣為何如此困難?

「股神」畢非德的名言「當別人貪婪時要害怕,別人害怕時要貪婪」早已成為投資界的經典。然而,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找不到畢非德直接說過「買低賣高」的引言。這句話的本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麼簡單的建議卻讓許多人難以遵循?

首先,來看看股價圖表上的「高點」和「低點」的謬誤。以英特爾(INTC)的股價圖為例,乍看之下似乎五年前就應該賣出去了。但是,如果縮小時間範圍,只看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的部分,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這種視角的轉變,讓人意識到「高點」和「低點」的定義其實取決於參考點。

這種情況就像是在賭博,總覺得自己能贏,但實際上卻不知不覺間陷入了FOMO(錯失恐懼症)。而這種恐懼,正是影響投資決策的核心。

當投資者試圖預測未來的股價走勢時,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假設用2026年1月的股價作為參考點,今天應該買嗎?或者應該賣出呢?

這種未來的參考點充滿不確定性。想像一下,如果你被要求準確預測2026年1月的股價,恐怕只會一臉茫然。市場的「高點」和「低點」根本不存在,它們只是在事後才成為事實。

那麼,畢非德所說的「買低賣高」究竟指的是什麼呢?他並不是像大多數人理解的那樣,試圖通過市場時機來定時「頂部」或「底部」。相反,畢非德的策略是基於價值投資——即在資產被低估時買入,並在資產被高估時賣出。這就像用50美分買一美元,然後再以1.5美元賣出。

畢非德的核心在於,不是追求最佳價格,而是追求合理的價格。他不試圖成為市場上的第一,而是努力保持在平均之上。這種方法論強調的是品質和價值,而不是短期的市場波動。

與畢非德的理念相呼應的是格拉罕(Benjamin Graham)的「足夠回報」概念:「一項投資操作是在徹底分析後,保證本金安全並帶來足夠的回報。」這意味着,畢非德在「買低賣高」時,其實是在關注股票的內在價值,而不是只看重股價的波動。

這種解讀也意味着,畢非德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並不是與他人競爭。他專注於按照價值投資的原則行事,相信只要堅持這個過程,最終一定會成功。因此,「買低賣高」並不是指短期的市場時機選擇,而是基於對資產內在價值的判斷。

大多數人對「買低賣高」之所以感到困難,是因為他們誤解了這一概念的真正含義——這並不是關於市場時機的選擇,而是關於在他人恐慌時勇於買入,在他人貪婪時果斷賣出。換句話說:「當別人貪婪時你要恐懼,當別人恐懼時你要貪婪。」只有正確認識並運用這個理念,投資者才能真正克服「買低賣高」看似簡單卻難以實踐的挑戰。

徐立言(本欄每逢周一刊出)

www.facebook.com/hsulylab/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