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9月26日 即巿股評 港股直擊

【EJFQ信析】急升過後要唞氣 內銀穩贏候低吸

恒指在之前8個交易日累飆1892點後,昨天高開591點,見19592點便隨即向下,升幅一度縮至僅72點,埋單報19129點,仍漲128點,主板成交金額達2548.4億元。港股成交連續兩日超過2000億元的盛況,對上一次出現已是2022年底。

中央重錘救市,尤其集中在金融層面,分析普遍認為力度勝預期,後市值得憧憬。然而,由於港股升幅龐大,多項指標已呈短線超買,沽售壓力漸增,限制恒指暫難突破今年高位19706點,回調整固將有利再次闖關。

大市勁升過後要唞氣,個別板塊也面對重新估值。今趟「組合拳」於支持股市方面着墨較多,刺激中資金融股造好,券商與險企率先錄得可觀進賬。內銀同樣矚目,建行(00939)和農行(01288)連續兩日創一年新高,招行(03968)周二飆10.8%後,昨再漲4.5%,其餘重磅內銀皆已挨近一年高位。

附【圖】所見,恒生中國內地銀行指數於8月底、9月初曾顯著下挫,如今短短幾個交易日便收復全部失地,且比起恒指,以及正在追落後的科技指數,更接近全年高位,足證表現極佳。事實上,於本輪港股「長熊」中,無論以1年、3年、5年、2024年迄今計算,內銀指數都跑贏大市。

內銀股早前回落,主要受業績未如理想拖累。上半年,各大內銀響應官方號召加強回饋股東,紛紛派中期息,但全年派息比率會否仍維持以往水平,須留待2024年成績表提供答案。可是,期內行業淨息差進一步收窄,個別內銀盈利罕有倒退,投資者憂慮中央為穩經濟,內銀或要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因而看淡其中長線前景。

觀乎這次「組合拳」措施,銀行業並非直接受惠,甚至因為「減息放水」是大方向,淨息差只怕無從扭跌為升。此外,「撐股市」兩項新工具之一的專項再貸款,聚焦上市公司回購與主要股東增持,估計對內銀的利好也不明顯。

不過,中央既讓金融系統領軍促進經濟,銀行角色肯定吃重,並承諾會幫助大型內銀增強資本,相信即使「讓利」持續,銀行盈轉虧的可能性不高,依然屬具基本因素支持的板塊。若宏觀經濟能夠順利重拾增長動力,作為「百業之母」的銀行,非利息收益有望水漲船高,應可抵消淨息差下調的部分影響。

另一方面,內銀的高股息始終吸引。隨着近日股價急升,各大內銀的股息率回落到6至7厘,但環球利率趨跌,「高息」兼業務穩定勢令內銀續獲資金青睞,鑑於累積漲幅已大,宜候低才入市吸納。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

放大圖片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