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7月25日 即巿股評 港股直擊

【EJFQ信析】重磅股橫豎捱沽 納指100勢整固

本周重磅消息不斷,美國、歐洲、日本央行將相繼議息。同時,華爾街市值十強中的4家科技股亦會公布季度業績,除了着眼盈利表現,業務前瞻也許會為人工智能(AI)發展帶來啟示,而股價會否步Tesla的後塵捱沽,將主導後市去向。

Tesla上星期派成績表,雖然盈利不俗,市場卻把焦點放在增長前景欠樂觀,3個交易日急瀉11.36%。值得留意的是,股價下跌反而令Tesla有可能逃過被「削權」。

納斯特於月初披露周一(24日)實行再平衡(rebalance)措施,在單一股份權重達到4.5%或以上的成份股總權重超過48%時,會削減總權重至40%。去年底刮起AI狂潮,刺激多隻大型股份炒高,7家「龍頭」:蘋果、微軟、Google母企Alphabet、輝達(Nvidia)、Amazon、Tesla、Meta愈見「重磅」,因此需要降低其權重。據統計,7月初Tesla佔指數比重逾4.5%,本來受波及,但績後股價勁挫,或已沒必要降權重。

另一隻同樣有機會逃過「削權」的是Meta。Meta於2021年決定主攻元宇宙,且棄掉Facebook這個創辦以來的名稱,惜市場並不買賬,股價從高位一度插水約77.7%。直至去年起元宇宙減少「燒錢」,Meta業績略為好轉,即重新獲青睞,自2022年11月88.09美元回升,至上周三攀抵318.68美元,由谷底計算最多累飆2.6倍,收復前大跌浪近八成失地。

Meta上周尾段明顯受壓,300美元關口不保,按周下挫4.7%,分析認為可能是投資者憂慮權重調降,以及新社交平台Threads活躍用戶銳減,業務前景遭看淡。Meta股價回落後於納指100佔比估計已不足4.5%,除非股價在業績期間大反撲,否則不達降低權重的門檻。

然而,市值佔華爾街第二和第三位的微軟及Alphabet卻無可避免要「削權」,微軟與Alphabet同受惠本輪AI熱潮,2023年以來分別上漲43.3%和36%,若它們在美國時間周二公布的業績皆未如預期,恐要面對「高處不勝寒」的考驗,隨時拖累納指100顯著回調。

事實上,納指100今輪強勢屬罕有,按往績推算,短線趨向偏弱(詳見7月24日「信圖分析」)。中長期而言,除了科企業績可提供線索之外,利率變化亦起關鍵作用,各國緊縮政策遏通脹無疑近尾聲,惟「利率高台」為時多久暫難確認,始終不利高槓桿公司,何況這批重磅科技巨擘都累積頗大升幅,應已反映利率觸頂因素,或要較長時間消化沽壓,才能再上層樓。

附【圖】所見,納指100從去年10月開始回勇,今年3月後依然愈升愈有,終在16000點關前掉頭,10天線剛失守,由於中長線市寬顯示內部質素續強,暫無轉勢風險,首個支持位黃金比率23.6%,以及50天線交滙約14636點水平。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

放大圖片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