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完成今年最後一次議息會議,一如預期放棄「通脹暫時論」,並維持聯邦基金利率區間於0至0.25厘不變,又滿足市場共識加快緊縮步伐,自2022年開始逐月減少購買國債及按揭抵押證券(MBS)的規模倍增至300億美元,按此進度,明年3月便是肺疫後量寬(QE)的終站。
另一方面,利率點陣圖(Dot Plot)顯示,聯儲局大多數官員預計明年將調高利率3次(假設每次加0.25厘)。主席鮑威爾在會後記者會上提到,結束購債前不會加息,由於4月沒有議息會議,很大可能到5月進入新一輪加息周期。至於對流動性影響更顯著的「縮表」(Quantitative Tightening, QT),鮑公坦言尚未開始討論。
華爾街主要指數在議息後全線倒升,反映聯儲局今次放鷹「恰到好處」,惟局方對壓低通脹沒有太大信心,按最新經濟展望預測未來兩年核心個人消費開支平減指數(Core PCE)分別上調至2.7%及2.3%,高於2%的政策目標。
外圍市況造好卻無助扭轉港股尋底格局,恒指昨天低開後不久即挫至近15個月新低的23155點,尾市發力收復失地,最終埋單報23475點,微升54點。
美國收水大局初定,疫情反覆對股市的打擊僅屬「短暫性」因素,拖累恒指本輪再考驗23100點關,完全是政策因素,且不限於中央對多個行業整頓,還有「外部勢力」的干擾。
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於11月中進行視像會談,對修復中美關係似乎幫助不大,美方隨後宣布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並接連發出新的制裁清單。
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集團上周完成招股,卻突遭美國制裁,需推遲IPO。此外,據報美國擬把一批生物科技企業納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令藍籌市值20大的藥明生物(02269)周三股價急瀉19.2%,足見在中美全方位博弈下,港股要面對的形勢比早前內地實施「嚴監管」更複雜。中央為應付GDP減速,已放水刺激經濟,甚至略為放鬆規管措施,然而只要美國持續出招,中概股的風險溢價將更難評估,港股身處夾縫,表現進一步受制。
附【圖】所見,恒指昨天跌至今年低位,雖有反彈,惟參考8月及10月走勢也是兩度探底後最終失守,這趟暫守23100點關,後市不容樂觀,畢竟下半年起一浪低於一浪的形態絲毫未改,而且EJFQ系統內弱勢股指數再次攀越40%門檻,意味沽盤繼續主導大市,加上長中短線市寬俱處40%以下,市底暫沒好轉,技術上累積升幅回吐黃金比率78.6%水平已算力保不失,惟3條主要平均線皆是阻力所在。2021年以來跌幅達13.8%的恒指,恐難挽「今年全球最頹股市」的劣勢。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