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指周一(17日)又破頂,高見11144點,標普500指數向歷史高位亦拉近了「1點」,只差5點就能刷新紀錄。美股強勢毋庸置疑,相比之下,美滙轉弱也在掀動環球資產價格。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昨天報6.9325,較今年低位累計升值了3%;離岸人民幣(CNH)突破6.92,亞洲時段曾見6.9157。
內地2015年8月11日推行滙率改革,人民幣改以一籃子貨幣計價,至2017年開始引入逆周期因子,雖未完全擺脫緊盯美元,但兩者關係已沒有往昔那樣密切,間中更會出現同步漲跌的情況。惟附【圖】所見,美滙指數和人民幣離岸價近日「負相關性」提升,即代表人民幣持續走強是由美滙貶值造成。
「8.11」滙改是為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鋪路,5年間縱有進展,卻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貨幣的身份不太相符。人民銀行上周發布《2020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於趨勢展望中預估人民幣「支付貨幣功能將不斷增強」、「投融資貨幣功能將持續深化」、「儲備貨幣功能將進一步顯現」、「計價貨幣功能將有更多發展」,言下之意各項功能尚待提升。事實上,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使用的排名中雖位列第五,市佔率僅1.76%;儲備貨幣規模2176.7億美元,佔環球比重1.95%,較加元高,卻始終只是第五位;至於提升人民幣計價功能,更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積累、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該報告指出,接受訪問的工商企業中,有80%預計人民幣國際地位未來10年可超越日圓或英鎊,比例創新高,但認為可追平歐羅和美元的,佔受訪者比例卻減少1個百分點至49%。簡言之,人民幣國際地位與中國經濟規模並不匹配,尤其相對美元,更難望其項背。
人民幣全面國際化乃漫長進程,目前仍未能與歐羅或美元比肩,惟科技正在改變世界,而數碼化有機會為人民幣「走出去」提供契機。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IMF前副總裁朱民曾指出,拓展數碼貨幣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渠道。
人行的報告對數碼貨幣未見着墨,然而,在開發「央行數碼貨幣」(CBDC)方面一直領先(立陶宛7月底搶閘推出LBCoin,號稱全球首個CBDC,只具收藏價值,並非法定貨幣),市場關注中國的CBDC何時被廣泛應用。
商務部上周五(14日)公布,準備在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長三角及中西部等地區,開展數碼人民幣試點,是落實CBDC的一小步。星展早前認為,數碼化有利跨境交易,或會增加人民幣於海外流通,惟真正國際化依然要視乎其流動性、穩定性與可兌換性。
變身數碼貨幣可如何推進人民幣走向國際,仍要看應用細節,預期可刺激人民幣境外支付及結算需求,減少依賴美元計價和交收,特別是目前中美關係緊張,有必要逐步降低美元對內地經濟的影響。
信報投資研究部
立即試用EJFQ 盡覽獨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