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8月至今約三個半月,恆指累跌逾一成,而去年備受追捧的藥業股,以11月14日收市價計算的首十二大市值股份,其中六隻跌幅亦超過一成,介乎13.66%至31.74%;另有中國中藥(00570) 和上海醫藥(02607)分別下跌9.17%和7.79%,可見近期藥業股板塊表現欠佳。而8月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出台,當中作出了重大調整,令大量藥物構成降價壓力,對一些藥廠帶來負面影響有關。不過筆者亦留意到有藥業股表現似乎未受上述消息影響,其中神威藥業(02877) 同期股價僅跌2.02%,引起筆者關注。
配合國情業務發展方向
若查閱昔日公告、業績報告,以及瀏覽官方網站,不難發現神威已研發不少基層用藥。單是今年上半年,常規生產產品包括16個為基本藥物,亦有23種產品被納入國家低價藥品清單目錄、16種產品被納入省低價藥品清單目錄,以及3種產品被納入急救藥品目錄內,反映集團業務正配合國情發展。另於今年10月29日集團發佈自願公告,內容提到集團於甘肅省中藥配方顆粒及中藥大健康產業化建設項目正式開展,主要用於建設中藥提取車間、綜合製劑車間、質檢 研發樓、前處理車間、飲片車間及配套設施。項目建設週期預計為 18 個月,完成後將能每年提取 5,000 噸中藥材,每年生産中藥配方顆粒 10 億袋 (克),遠高於現時的6億袋 (克) 產能。
首三季業績保持高增速
而原本市場憂慮集團主要產品中藥注射劑產品的增長能否保持,神威上半年營業額約13.05億元 (人民幣‧同下),是自2014年以來同期最高,亦較去年增長逾六成;股東應佔溢利也超過2.57億元,增長超過四成。而截至今年九月底的營業額數據顯示,金額約19.5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近49%,其中佔集團收入逾52%的注射液產品,首三季營業額增長近53%。今年業績一直保持高增速,主要有原因包括近年集團在不斷鞏固其在基層醫療機構中的影響力,從而能提升議價能力,產生價量齊升果效;另外第一季內地爆發流感,拉動了神威的抗感冒注射液的銷量,目前正進入冬季流感潮,預計今年底至明年初相關需求仍將保持一定增長。
營業額與溢利參考預測
參考上述今年首三季營業額約19.59億元,以及過去五年 (2013至2017年) 首三季佔全年營業額之平均百分比為71.62%,預算今年營業額約27.35億元,而筆者預期邊際利潤率為20%,計出今年股東應佔溢利約5.47億元,折合約6.17億港元,而現時已發行股數為8.27億股,即預期每股盈利為0.7455港元,相對11月14日收報9.68元,市盈率為12.98倍,低於現時普遍財經網站顯示不少於14.70倍,故此認為集團的每股合理值不少於11.00元,較9.68元之潛在升幅超過13%。
最後想指出中藥配方顆粒市場龐大,預計未來三年中藥配方顆粒仍保持逾三成的增速。自2015年起試點限制被放開後,原有的六家國家級試點企業壟斷局面發生改變,目前共有廣東、浙江、廣西、河北等7個省份開展了中藥配方顆粒試點,試點的陸續開放將為行業的長期趨勢。而神威作為河北省省份試點具備先發優勢,雲南已經進入試點名單,未來兩年集團將著重進行四川省 (已有廠房基地)、甘肅的試點擴展。目前集團的產能已擴至6億袋 (克),廠房的最大年設計產能達到20億袋 (克),顯然可以配合未來的龐大需求。
聶振邦(聶Sir)
證監會持牌人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