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4年10月14日 國際財經

標普料未來10年各國外幣債務違約頻繁出現

標普全球評級在一份報告中警告,由於債務增加和借貸成本上升,未來10年各國可能會比過去更頻繁地出現外幣債務違約。

在過去10年中,全球主權國家的整體信用評級也有所下降。

報告指出,隨着融資渠道的乾涸和資本外逃的加速,這些因素迅速帶來了流動性挑戰。在許多情況下,這構成了流動性和償付能力限制對政府造成問題的臨界點。

2020年的新冠疫情給國家財政帶來壓力,有七次出現國家外幣債務違約的情況;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食品和燃料價格飆升,給各國帶來了更大壓力,2022年和2023年又出現八次國家違約,其中包括烏克蘭和俄羅斯。

自2020年以來的違約總數佔2000年以來45宗主權外幣債務違約的三分一以上。

標普全球評級分析過去20年的違約情況,發現發展中國家現在更加依賴政府借貸來確保外資流入。但是當這種依賴與不可預測的政策、央行缺乏獨立性和淺薄的地方資本市場相結合時,償債問題往往隨之而來。

公債增加和財政失衡促使資本外逃,這反過來又加劇國際收支壓力,耗盡了外滙儲備,並最終切斷借貸能力,這基本上是一個導致違約的厄運螺旋。

報告還警告,與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相比,現在的債務重組需要更長的時間,這將帶來嚴重後果,「我們還發現,長期的宏觀經濟後果對持續多年違約的主權國家更為嚴重,增加了進一步違約的可能性」。

即將違約的國家在違約前一年的利息支出往往接近甚至超過政府收入的20%,這些國家通常也會陷入衰退,同時通脹率上升到兩位數,使當地人民的生活更加艱難。

報告指出,「主權違約對經濟增長、通脹、滙率和主權國家金融部門的償付能力都有重大影響」。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