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8月8日 國際財經 中國財經

凱投宏觀:佩洛西訪台帶來持久影響

經濟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認為,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可能帶來持久影響,即使中國近期不太可能採取進一步報復行動、當前緊張局勢會緩解,但事件可能令中國官員有更強的緊迫感而為未來局勢可能升級做好準備;亦進一步強化西方對中國的看法,即增強繼續採取行動限制中國獲得外國技術的可能。

凱投在這篇題為「台海緊張局勢助推脫鈎(Taiwan tensions add impetus to decoupling)」的研究報告中並稱,對中國領導層而言,當前一項緊迫任務是在關鍵商品上更加自給自足,以提高經濟應對任何未來西方制裁的韌性,但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報告指出,過去十多年來中國一直努力降低對外國半導體的依賴,但芯片消費中的進口份額幾無變化。技術進步很難自上而下推動,中國用於支持戰略性領域的國家補貼經常被濫用,近期中國芯片行業人事動盪,多人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審查調查。

但與此同時,在許多經濟領域,減少對西方盟國依賴的障礙較低,譬如鐵礦石,中國政府計劃提高國內產量、提高在更友好國家的採礦能力,並通過使用再生鋼以遏制消費。

報告稱,儘管中國在狹義上取得了成功,但促進自給自足的政策也有代價,就鐵礦石而言,由於國內採礦效率較低,鋼廠需要支付溢價。

向供應鏈自給自足轉變無法解決的一個經濟難題是中國對外國需求的持續依賴,這帶動着15%的國內生產總值(GDP)。

報告指出,倘若爆發嚴重的兩岸危機,外需的相當大一部分可能被截斷。儘管許多國家(超過100個)會站在中國這邊,但這些往往是小規模的新興經濟體;而拉動中國出口終端需求的發達經濟體則普遍聯合支持台灣,譬如佔全球GDP比重高達45%的G7國家就一致譴責中國的軍事演習。

報告稱,其對於脫鈎的研究表明,中國三分之二的出口流向了與美國結盟的國家。

中國自8月4日中午開始的軍演,創下在台灣海峽史上最大規模軍事演習。此藉由反制佩洛西訪台展開的實戰化聯合演訓,欲向國際傳達捍衞「一中原則」訊號,但料將促使美、日與台灣軍事協作更趨緊密。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