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4月14日 國際財經 時事脈搏

【博聞強記】豬的成長課

世上很多事情人人知,卻神奇地有著先天共識似的,不會有人特別提起。

肉食,油香四溢,嚐一口好肉令人回味無窮。相對而言,滿足口慾後很少人思考取得那塊肉的方法——宰殺一隻動物。

親手養豬學尊重
在成年人的世界,也許慣性自欺欺人會好過點。英國東南部漢普郡(Hampshire)一家中學(Priestlands School),早前挑戰這個默契,讓學生面對面認識食物與生命的關係。

學校買來4頭小豬放在校園,打算由學生親手照顧,豬長大就送去屠場。西方的素食主義和動物保護主義走得較前,學校的計劃引起部分家長不滿,發起聯署要求把4頭小豬送去動物收容所而不是屠房。

這個構思並不算很前衛,接近10年前日本電影《小豬的教室》就是類似概念的故事。電影取材於1990年大阪一位小學教師,向學生提出養大一隻豬,並把牠吃掉的生命教育課,學習尊重生命與尊重食物。

認識生命沉重,自然不會輕視眼前一桌豐盛的飯餸。

電影中,妻夫木聰主演的新手班主任與26個小六學生約定,一同照顧小豬P一年,畢業時把P吃掉。一年過去,小朋友怎能隨便放下自己親手餵食清潔的珍寶,班主任就讓全班舉行公投,一起決定P的未來。

肉食經濟的爭議
人非草木,日子一久對萬物產生感情正常不過。另一方面,當多於一隻豬,有系統地把動物變成食物,除了心理感情和生理食慾需求之爭,或者道德高地與弱肉強食之辯,亦牽動生物鏈和經濟體系。眼前一塊肉主宰一條又一條生命與一群人生計,肉食經濟遠較一般人想像龐大。素食倡導者近年亦由「食肉殘忍」或者「食素健康」的高地,轉戰經濟層面,主攻肉食主導的經濟之壞處。

大約5年前一個美國律師David Robinson Simon出版一本有趣的書,還「創造」出Meatonomic一詞作書名,意指肉、魚、雞蛋和乳製品等動物食品生產經濟。書中抨擊美國政府透過補貼政策,與動物食品生產巨企聯手打造一個過度食肉的經濟圈。補貼壓低動物食品價格,而一系列「健康指引」令美國人食用遠比所需數量多的動物食品,影響美國人健康,正式「貼錢買難受」。

John Robbins仿效美國路線偏左的月刊Harper's Magazine所編制的Harper's Index,製作自己的 The Meatonomic Index,用40個數字講故事。當中幾點相當吸引眼球,包括:美國中北部地區一頭牛的平均市價是245美元,而該區育牛成本是每隻498美元,高出市價1.03倍;美國有三分一癌症、心臟病由動物食品引致;美國每年在治療相關疾病的支出達3140億美金,佔總開支五分之三。

假設地球上主導力量相信食素能解百難,全世界奉行素食又會怎樣?英國牛津大學未來食物項目研究員Marco Springmann設計出一個模擬系統,預測2050年全人類食素,人類死亡率可降低6%至10%,每年死亡人數可減少800萬人,醫療開支節省全球GDP約2至3%。但同時,發展中國家三餐不飽的國民營養問題將加劇,而動物食品工業從業員面對嚴重生計問題。

數據這回事,絕無全然客觀,正如Meatonomic作者在序言所講:

I’m the first to admit that this book’s cost figures are, like almost everything in economics, subjective estimates.

成長貴在見自我
為人總不會完全客觀,個人觀念終究含有主觀判斷。《小豬的教室》裡面26個小演員,笑得自然,哭得痛心,言語成熟完整,讓人分外投入,這有賴製作團隊的巧思。

巧思不在於電影技巧,半年拍攝期間團隊不停帶動小演員討論問題。埋位拍攝時,團隊中的成年人全都收到專業電影製作的劇本,而小演員得到的劇本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演出」全是自己的認識、感受和思考,自己建立自己的一套,這不就是成長。

陳鎮強
[email protected]

參考資料:
前田哲:《小豬的教室》(日本:日活株式會社,2008年)。

SIMON, D. R. (2013). Meatonomic. Conari.
網站:https://meatonomics.com/

Nuwer, R. (n.d.). What would happen if the world suddenly went vegetatian? BBC. Retrieved September 27, 2016, from 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60926-what-would-happen-if-the-world-suddenly-went-vegetarian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