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京港洽談會金融合作專題活動上視像致詞時表示,面對後疫情,要推動經濟復甦,可從三方面着手,分別是科技、資金和市場。
他續稱,香港一直擔當內地企業的國際融資平台,在新上市制度實施以來,已有超過30間公司用這個新的制度在香港上市,集資總額超過3000億元。由此可見,香港可以繼續為內地企業提供既深且廣的國際資金池。而近年來隨着世界各地對於虛擬資產的興趣愈來愈濃,政府已開始就發牌制度的建議進行公眾諮詢,會全面監管證券型及非證券型代幣的交易服務。
資金方面,香港是世界各地企業的理想上市平台,年度首次公開招股(IPO)集資總額在過去11年間,七度位列全球第一。在今年首9個月,香港的IPO集資總額達2114億元,按年升58%,暫列全球第三。此外,香港亦一直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理想平台。現時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超過一半為內地企業,並佔香港股市總市值超過80%。
許正宇指出,特區政府已修訂法例,向利用香港作為企業財資中心的企業提供減半的稅務優惠,歡迎計劃拓展全球業務的北京企業在香港設立企業財資中心,管理集團內分支機構的現金、融資、外滙兌換、投資和對沖等活動,減低企業的財務成本。他相信這會有助吸引更多北京企業在香港成立財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