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15日 香港財經

【信報短評】iBond捲土重發 應加碼還富於民

英文稱為iBond的政府通脹掛鈎債券在停發3年後捲土重來,正值香港再度進入零息時代,可謂別有一番味道。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年2月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已開宗明義說,重新推出iBond,是估計環球低息將會持續一段長時間,但相信他也沒料到,環球央行之後會大舉減息和實施量化寬鬆,把利率推至低無可低。

顧名思義,iBond的利息與通脹掛鈎,可避免債券持有人的本金被不斷上升的物價蠶食;若通脹消失,通常意味着經濟陷入不景氣,尤其像現在的零息時代,持有債券仍可收取固定的包底利息,算是給予市民的小福利,屬還富於民,因此相信新一批iBond會受歡迎。

由於受疫潮打擊,本港經濟已連續4季收縮,通脹日走下坡,政府周五便把今年全年整體通脹預期下調至0.8%,換言之,新一批iBond的包底息率若跟以往一樣,首次分派時可能是1厘息,當屬微薄,但以現時10萬港元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最高亦只是1厘,iBond尚算稍勝半籌。

本港首批iBond於2011年推出,當時環球央行在金融海嘯後實行量化寬鬆救市,全球利率走低,10萬港元以下一年定期存款平均利率僅0.15厘,通脹卻高達5.3%,市民把錢存入銀行不但幾近無息可收,還要眼白白被通脹蠶食。政府嘗試推出新猷,iBond每年發行一次,每手一萬元,年期為3年,總值100億港元,浮息掛鈎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定息則為1厘,以較高者為準。

至2017年,政府以通脹紓緩為由,不續推iBond,但強調不是永久終止。到了今年2月,由財爺宣布重發,順便推動零售市場進一步發展。當時估計今年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率為1.7%。

不料新冠疫毒的打擊遠大於各界預期,政府周五把全年經濟預測,由5月時估計收縮4%至7%,最新下調至收縮6%至8%;整體消費物價通脹率的預測則下調至0.8%。雖然通脹愈來愈低,惟存款利息跌得更深,若手頭只得3幾萬元,用來買iBond收息即使只夠飲餐茶,總算聊勝於無。事實上,iBond過去確實受歡迎,最旺時有近60萬人申請,故往往超額認購,以對上一次發行即2016年為例,市民最多只能獲派3手或3萬元的債券而已。

在低息時代既然對iBond有需求,又可在經濟不景時還富於民,政府實在不宜吝嗇,應觀察今次認購反應,如果熱烈,便不應因循於只發行100億元,絕對可以加碼,讓更多市民獲益。即使未來通脹回升,參考過去最高峰時亦只派息6.08厘,而且並非長期如此,政府把發債所得資金找外滙基金代為投資,長期回報相信能應付有餘。

此外,正如財爺所言,發行iBond有助推動零售市場進一步發展,不妨研究改為定期持續發行,並擴大規模,讓本港的零售債券產品更豐富,市民可定期收取一點零用錢,負責銷售的券商及銀行又有生意可做,不是更加皆大歡喜嗎!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