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協總監(物業管理)潘源舫接受《明報》訪問時表示,今年4月擴大富戶政策範圍後,約1900個公屋租戶要申報是否擁有香港物業及家庭入息與資產,結果發現有租戶擁有逾千萬元住宅物業,亦有租戶擁有逾30幅土地,房協正深入調查。
潘源舫表示,今年申報租戶約有1900個,至今99%已交回申報表,其中約13戶主動通知房協願交回單位,當中4戶主動申報擁有本港住宅物業。該13戶主要來自7個屋邨,包括青衣偉景花園、葵涌祖堯邨、沙田乙明邨、土瓜灣樂民新村、大坑勵德邨、筲箕灣明華大廈及沙頭角沙頭角邨。
該批申報租戶中,房協透過與地政總署合作應用物業查冊系統,主動查核租戶是否擁有本港住宅、非住宅物業及土地。潘源舫透露,其中一宗個案擁有逾30幅土地,部分位處新界,並形容部分位置偏遠,房協需深入調查及計算相關土地價值,了解租戶資產是否已超額。
潘源舫又提到,房協早前已發現有20輛中港車牌的車,在房協出租屋邨的月租車位停泊,若經核實有關車輛屬富戶政策下的租戶,會將車的價值納入資產計算。
房協由2018年9月起實施富戶政策,潘源舫透露,截至今年6月底,因濫用公屋而被收回單位個案為93宗,其中八成為丟空單位,房協是透過查核電錶、電錶紀錄及信箱等發現懷疑個案並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