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因應日本福島核廢水排放計劃,周四(24日)起禁止日本10個都縣水產品進口,包括來自東京、福島、千葉、栃木、茨城、群馬、宮城、新潟、長野和埼玉,所有活生、冷凍、冷藏、乾製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產品、海鹽,以及未經加工或經加工的海藻。相關法例將於明日刊憲,環境及生態局和相關工作小組明日會召開記者會,交代細節。
謝展寰指出,相關廢水曾直接接觸活躍的核燃料,涉及多種放射性物質,而排放計劃跨越30年,如處理過程出現問題,同時排放出海洋,必然對食物安全以至海洋生態構成重大風險。面對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特區政府必須採取相應防範措施,保障香港食物安全及市民健康。
被問有關禁令持續多久,謝展寰稱,要視乎日本排放核廢水後,具體實際情況及日本監察系統如何,如果本港當局認為有信心真的安全,屆時可考慮放寬禁令,但現時需要更多資料及證據,並無既定時間表。
他又表示,食安中心6月中開始,已全面提升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範圍,檢測所有由日本進口的水產品,並加強檢測相關加工食品。當局會每日公布日本進口食品樣本的輻射檢測結果,以及本港水域環境輻射水平和本地漁獲的輻射水平。
被問到為何揀選有關10個都縣,謝展寰表示,由於今次禁令屬於預先防範措施,因此採取較保守及安全方式,揀選沿海高風險及相連縣份,相信對本港而言是保險做法,可保證進口本港的所有日本食品都是安全,市民可放心食用,相信屬於最好方法,協助本港的日本餐廳營業,以及維繫香港與日本的食品貿易關係。
謝展寰又澄清,因應政府的檢測工作,日本進口食品的清關時間並無增加,一般大約3小時可完成。不存在因加強檢測而延遲清關時間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