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指,政府將分階段實施三隧分流,西隧收費將降至60元,紅隧及東隧將加價至30元,一年後才考慮推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時變方案)。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顏汶羽認為,關鍵問題是用怎樣的收費模式去調控車流,做好「三隧」分流與「繁忙時間」及「非繁忙時間」的分流效果,藉此提升隧道效能,「用好」隧道剩餘流量,紓緩過海交通擠塞問題。
他指出,時變方案目的應該是紓緩擠塞,而非降低隧道總使用量,將部分繁忙時間的車流量分流至非繁忙時間。因此,措施着眼點應該是影響過海人士的隧道及時間選擇,而非過海決定,從而讓過海市民更均衡地分布於不同時間段,而非減少過海總車流量。
對於東隧的加價問題,顏汶羽認為,價格確實是最好的「指揮棒」,但加價方案有如要九東居民硬食,隧道費定價本身是一個涉及需求價格彈性的複雜課題,更加受經濟狀况、地域發展等因素影響。當局實在有需要通盤考慮到,有多少車流的過海性質屬於「剛性需求」,再利用交通模型評估不同隧道收費方案對交通的影響,才可得出符合現實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