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4日 中國財經

財新中國4月製造業PMI降至49.5 再陷收縮

內地製造業活動再陷收縮,財新4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降至49.5,較3月下降0.5個百分點,為2月以來首次落至收縮區間。

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4月製造業景氣度轉差,指向經濟恢復基礎不牢固,市場積壓需求短期釋放後,經濟恢復的持續性存疑。就業亦是目前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年輕群體的就業形勢尤其嚴峻。近日,通縮成為市場熱議話題,成本端和出廠端價格指數的快速下降需引起足夠重視。未來相關政策應圍繞促進內需、穩定就業、改善預期做文章,疏通貨幣傳導機制,助力經濟良性循環。

從分項數據看,製造業供給增速放緩,4月製造業生產指數仍高於榮枯線,但為近3個月來最低,部分企業反映新訂單量少於預期,抑制產量增長。需求結束了此前兩個月的擴張,當月新訂單指數略低於臨界點,主要是因為需求相對疲弱、客戶消費減少。分三大類產品看,中間品類和投資品類銷量下降,抵消消費品類銷量的增長。

外需則在3月小幅收縮的基礎上反彈,4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升至擴張區間,但漲幅不大。部分企業表示,防疫政策平穩轉段後,出口更加便利,支持銷售改善,但全球經濟低迷,出口訂單總量仍無明顯起色。

製造業就業情況持續惡化,4月就業指數在收縮區間降至3個月來最低。部分企業在員工自願離職後沒有填補空缺,也有企業為了控制成本而裁員。人手短缺疊加產量不足,導致4月積壓業務量指數連續第4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與2月持平,同為2021年11月以來最高。

隨着防疫措施優化,供應鏈持續改善,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已連續3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但4月擴張率小幅回落。

儘管供給放緩、需求收縮,製造業企業家對未來生產經營仍抱有較強預期,4月信心指數升至近兩年來次高,僅低於今年2月。企業普遍認為,隨着疫情影響持續消退,客戶需求將會轉強,市況將進一步改善,從而支撐增長預期。此外,企業還預期新產品發布、政策扶持、對新設備的投入等會推動增長。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