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2日

【信報月刊】港產「人造花膠」 全球首創

實驗室培植出來的食物,漸漸出現在餐桌上。未來食品方興未艾,在大中華區內,香港率先出現首間「培植肉」初創;宏觀而言,學者認為香港應該把握生物技術,發展高增值農業。--本刊記者李潤茵

茹素的陳解頤大概沒料到,自己會經營起「養魚」生意──3年前,原本從事地產及建築的她,因社交媒體一則細胞培植消息,遠赴美國及以色列考察,回港後決定創業,不過此魚非同凡響──皆因Avant Meats出品的魚肉,並非從海洋及魚塘捕撈,而是在實驗室內培植。

「簡單來說,就是先從魚類活體提取細胞,再放入培養液內培植,約6星期後有收成,大約100至200克魚肉。」另一共同創辦人兼首席科學家錢寶生解釋。

種子輪獲310萬

這間成立僅3年的香港初創,是目前大中華區唯一一間細胞培植肉公司,不久前獲得310萬美元種子輪融資,當中不乏國際資金,包括力矩資本(即Lever VC,同時為Beyond Meat及Impossible Foods的早期投資者)及大型羅非魚生產商Regal Springs主席海菲利。

相對歐美,「培植肉」初創較多,並集中在牛肉、豬肉及雞肉,Avant Meats引入技術時,產品則要符合亞洲口味,他們遂決定專攻魚肉,首項主打產品則是「培植花膠」,背後可歸納為三大考量:

亞洲特色培植肉

第一、飲食文化。在美國,初創通常培植吞拿魚及三文魚,產品未必符合亞洲人口味;相反,外國人未必了解的花膠,不但在中菜很常見,例如廣東人煲湯,在東南亞則以油炸方式烹調;

其次,就是價錢。自從發表「培植花膠」原型後,Avant Meats收到許多查詢,包括傳統參茸海味舖及連鎖酒樓等,當中便有人問及「能否用細胞技術培植魚翅、燕窩、鹿茸等鮑參翅肚?」花膠就是「肚」,來自魚類的鰾,經生曬及脫水而成。

「貴價牛肉頂多20美元/磅,但頂級花膠要價,可達1萬至2萬港元!」陳解頤直言,花膠更易達到Price Parity(追貼市價),皆因物以罕為貴──能夠製成花膠的魚類,種類不過二十多款,其後按魚的大小、稀有程度、藥用價值及色澤等定價,「鑑賞級別的花膠等同鑽石」。

第三,則是技術。由於花膠結構簡單(九成細胞一樣),所以量產門檻較低。Avant Meats預期,2022年至2023年可較大量投產;另外,陳解頤表示團隊自成立起,已經不斷鑽研如何降低成本,舉例培養液最貴的成份,莫過於胎牛血清,錢寶生表示他們則自行研發,成功改以植物蛋白質替代。

原文請閱3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