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美英右翼智庫Henry Jackson Society出版《第二屆特朗普政府推進美英「特殊關係」》(Advancing the US-UK "Special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Second Trump Presidency)的研究報告。出版時間正值英國政府及社會熱議如何應對特朗普關稅戰、英美貿易談判、中國與日俱增影響力、如何保護英國基礎設施和生物數據等國家安全議題。該報告回應當前局勢,探討了特朗普政府欲調整「美英特殊關係」發展的方向。本文梳理特朗普對英國政策的關注點,和英美差異所在。
首先,特朗普政府認為「美國優先」為英國提供3個戰略機遇。第一,英國續成為美國在印太區抗衡中國的夥伴,於區域安全合作、關鍵資源產供鏈和高端國防科技合作中為美國主要跨大西洋夥伴。第二,美英可共同重建烏克蘭,讓英國成為未來關鍵稀土礦業和國防科技供應鏈的主要經濟戰略持份者。第三,雙邊經貿方面,白宮向英國入口貨徵收最低的10%關稅,反映特朗普想與英國達成自貿協議。2010至2021年間,美國從與英國貿易中得到7個盈餘年。美國欲延續這對英國貿易的優勢,想透過讓英國於2026年談判加入以《美墨加協定》為框架的英脫歐後新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
然而,特朗普政府認為與工黨政府存在差異,提出英國可從經濟安全、印太歐洲安全、和抗衡中國在英影響力三大方向去強化「美英特殊關係」。
務實談判自貿協議
首先是經濟安全。去年7月上台的英國工黨政府一反前三屆保守黨政府的對華政策,轉向加強與華經貿接洽,准入中國資本進入西方資本市場和重設英中雙邊能源、貿易和工業政策框架。即使英國想加強與中國的經貿關係,2022年美國已向英國共投資7025億英鎊,是中國承諾於2030年前投資6億英鎊的十多倍。特朗普於是期望工黨政府會透過加入未來《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務實地談判美英自貿協議。核心是英國須放棄傾向社會主義的歐洲經濟系統,轉用基於自由企業系統的美國經濟模式。
另外,去年9月,英倫銀行研判中國已成為英國製造業的最大單一國家供應來源。而大部分英國的「直接貿易夥伴」也從中國得到供應來源。這意味着英國和她的大部分貿易夥伴也依賴中國產供鏈。例如,中國已控制全球70%的稀土採礦和90%的全球稀土冶煉加工過程。因為稀土礦物乃半導體、國防科技和高端電子產品的必需關鍵材料,美國期望英國合作去緩減對中國稀土產供鏈的依賴。
特朗普採取貶值美元的貨幣政策。他期望英國與美國合作將首10個美貿易逆差國介定為「貨幣滙率操縱國」,包括中國、日本、南韓、台灣和越南等。英國便可使用其影響力去參與談判。若中國或其他國家實施「去美元化」政策,倫敦須與美國合作強化美元在全球資本市場的使用。
印太歐洲安全合作
第二是印太歐洲安全合作。工黨政府與毛里裘斯談判將駐有美軍的印度洋英屬迪亞戈加西亞群島(Diego Garcia Islands)的主權轉交親北京的毛里裘斯政府。這些做法都與特朗普欲與中國脫鈎和加強在印太抗衡中國的方向相左。於英國與毛里裘斯談判迪亞戈加西亞群島的主權移交事宜之上,特朗普理解首相施紀賢想尊重「國際司法法庭」的不具約束性判決。他便初步同意英國建議向毛里裘斯支付每年94萬英鎊的駐軍租費的方案。
於北約和烏克蘭問題上,工黨政府承諾於2027年前增加國防開支至GDP的2.5%。特朗普政府要求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到GDP的5%。由於特朗普會將大部分國防資源轉移去印太區去抗衡中國,他將期望英國增兵到歐洲,填補駐歐美軍轉去印太區後的駐軍空缺。
英國一直是烏克蘭在對俄國戰事上的忠實支持者。美國務卿魯比奧提出俄烏須盡快實現停火。國防部長海格塞斯(Pete Hegseth)批評烏克蘭欲回到2014年前邊界為「不現實目標」,烏克蘭也不可能加入北約。特朗普希望得到英國的合作去實現俄烏停火。
抗衡中國在英影響
共和黨政府關注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以往的反特朗普言論,以及英國駐美大使曼德爾森勳爵(Lord Peter Mandelson)的親華立場及與中國的連繫。林德偉已公開稱許特朗普,曼德爾森的任命亦被特朗普暫時確認。
然而,美國的《外國代理人登記法》一直要求所有接受盟友和敵人的游說公司、公關人員和任何倡導外國政府或政黨立場的人士及代表須向司法部註冊登記,披露其資金來源和活動。相反,英國的「外國影響力登記計劃」在2023年才被英國《國家安全法》引入使用。現工黨政府卻想將中國代理人豁免於最嚴格的審查類別。
特朗普政府認為,英國政府將外國代理人的審查分開類別的做法會製造灰色地帶,讓中國代理人能繼續影響英國的立法程序和公共輿論。美國將要求英國在這方面與美方對齊。
英國巴斯大學政治、語言及國際研究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