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銀財富管理亞洲區主席、瑞銀香港區主管及行政總裁盧彩雲致開幕辭。
瑞銀集團主辦、第十屆「瑞銀創新科技行業CEO高峰會」(DTS)於11月20日圓滿舉行,逾千名企業家、家族辦公室、企業高管、超高淨值人士、創投和私募股權公司、主權財富基金的代表出席,場面盛大。
大會今屆隆重其事,特別邀請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教授擔任主題演講嘉賓,講述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未來經濟。近月李嘉誠基金會先後向兩間本地大學及醫院捐贈用於無創治療肝癌症的超聲波組織碎化儀器(Histotripsy),維港投資聯席創辦人周凱旋與發明該技術的美國密歇根大學女科學家徐蓁教授亦親臨峰會,討論及分享研發歷程。
擁抱人工智能趨勢 為自身及企業增強競爭力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教授(圖右)講解人工智能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今年高峰會主題是「創科十載 乘勢未來」,瑞銀投資總監辦公室(CIO) 預計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十年的主要投資主題,創投人工智能領域的機會是十年前的三倍。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chael Spence教授形容人工智能將明顯提升全球的生產力,亦同時間對勞工市場帶來徹底轉變,各國政府需正確引導勞動市場適應新時代的來臨,鼓勵人才掌握科技以外的技能,例如管理轉變、溝通能力等各種軟技能(soft skills),以減少人工智能對勞動市場改變的衝擊,否則將不利於整體經濟發展。
堅持研究無創癌症治療 歷盡艱辛終把理論化為現實
維港投資聯合創辦人周凱旋(圖左)主持對談環節,HistoSonics聯合創辦人、美國密歇根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徐蓁教授(圖右)分享研發無創癌症治療技術的歷程。
李嘉誠基金會今年先後向香港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及養和醫院捐贈突破性超聲波無創治療癌症儀器(Histotripsy),為肝癌患者提供無創、無痛及高效的治療選擇,大幅縮短癌症病人的復原時間,亦徹底減低引發後遺症的機會。
自2023年10月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後,已有近400位患者在美國醫療機構接受這項治療,並取得良好療效。現時,本港有一共30名患者獲資助接受這項治療。
發明背後技術的美國密歇根大學女科學家、HistoSonics共同創辦人徐蓁教授在對談環節憶述,於2001年開始研究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首十年的過程非常艱辛,有幸在恩師Charles Cain教授的鼓勵下,最終取得今天的成果。
Charles Cain教授為超聲波組織碎化理論奠基者,於2020年因前列腺癌逝世,徐蓁坦言因未能與恩師共同見證研究成果而感到遺憾。她希望超聲波組織碎化技術日後能夠廣泛應用於治療各種嚴重疾病,包括胃癌、胰臟癌、前列腺癌、乳癌和出血性中風等,藉此拯救更多病人。
應用於改善日常生活的人工智能
Autobrains 創辦人及行政總裁Igal Raichelgauz(左二)、Dozee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Mudit Dandwate(右二)及Promise Robotics 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Ramtin Attar(右一),講解人工智能技術在不個行業的日常應用。
Promise Robotics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Ramtin Attar、Dozee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Mudit Dandwate,以及Autobrains創辦人兼行政總裁Igal Raichelgauz分別接受維港投資不同階段的注資。
加拿大近年建造業人手短缺。Promise Robotics結合工業機器人及人工智能,建構建屋所需的組件及處理不同房屋建築程序。技術不但大幅提升建屋效率,亦減少建築程序時的人爲錯誤,有助解決當地人手不足及住屋供不應求的問題。
來自印度的Dozee研發出世界首項以人工智能為基礎、非接觸式血壓測量技術,醫護人員可遙距監測病房內病人的身體狀況,及早發現健康狀況惡化並第一時間拯救病人。
以色列初創公司Autobrains,其技術主要用於汽車市場中的輔助駕駛系統,致力把成本昂貴的輔助駕駛系統變得更具成本效益,同時不會犧牲汽車安全性能。
人工智能可鞏固多元化投資策略
除了人工智能,今年高峰會亦探討機器學習(Machine-learning)、軟體式服務(SaaS)、機器人等創新科技現時如何應用於在太空科技、醫療科技及綠色能源等領域,以及技術未來的可能性。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亦指出人工智能不單單是一個熱炒的風潮,相信會成為未來十年的主要投資主題,由賦能、技術及應用之三大層面亦可見穩健的投資機會。該行亦表示投資於人工智能的大型科技企業今年增長勢頭明顯,加上隨著人工智能日漸更廣泛被應用,建議投資者把握公開市場及私人市場出現的多元化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