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1日

【信報月刊】盧寵茂:醫療改革永遠在路上

【本刊記者郭顯通、本刊總編輯鄧傳鏘】現任醫務衞生局長盧寵茂是肝臟移植權威,在香港一年僅有一宗肝移植的年代,獨排眾議,毅然赴美學習新技術。2016年離開手術室,接管港大深圳醫院,初時水土不服。銳意改革後,不單扭虧為盈,最近還獲選為「2022廣東醫改十大創新典型」。去年7月第三次轉換跑道,從「Comfort Zone」走入熱廚房。盧寵茂強調,香港醫療曾是成功典範,但不進則退,疫情忙於「撲火」,拖慢制度改革,只有不斷創新求變,長遠才能防火。

2022年7月,香港疫情未止,盧寵茂臨危受命,出任本港首名醫務衞生局長,抗疫雷厲風行,一度獲封「醫衛局戰狼」。近月香港逐漸復常,這位「疫下金句王」也走下風尖浪口,接受本刊專訪時,焦點不再是抗疫,着墨最多的是如何動手術改革香港醫療制度。

改革基因

盧寵茂骨子裏有着「改革的基因」。從瑪麗醫院肝臟移植中心主管,到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下稱港大醫院)院長,再到問責局長,數來已是第三條跑道,盧寵茂笑言:「好多人都一份工做到老,我卻像做足三輩子!」管中心、管醫院、管全港市民健康,難度拾級而上,他卻毫無懼色,「容易的,就唔使我做啦,我份人係咁,越難越想挑戰,我想make a difference」。

疫情是危也是機

新冠病毒衝擊全球醫療系統,本港公、私營醫療的弊端也無所遁形。盧寵茂不諱言,「疫情重創香港醫療,是一個好大教訓」。但這一波衝擊,反而引發他有關「跨境醫療融合」的反思,「危機之後,最緊要看到我們有何不足」。他引用習近平主席的話,「改革永遠在路上」,直言這番話有「好大啟發」,「香港醫療一向高水準,我們都引以為傲,但醫療發展好快,絕對不可以『食老本』」。

封關三年,整個大灣區醫療融合裹足不前,局方有見及此,推出「特區政府對居粵之醫管局長期覆診港人特別支援計劃」(計劃),由港大醫院服務身處廣東省的醫管局慢性病患者,讓患者無須兩地奔波,可以安心養病,計劃效果相當理想:「有在深圳養老的病人已經年過百歲,每兩、三個月就要回來香港求診、拿藥,很不方便,這個計劃就幫得上忙。」

以往即使是居於中山、深圳的港人,都傾向回港求診,計劃讓市民知道,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享有同等醫療水平,毋須大費周章回港。現在通了關,計劃仍然運行,即使港人有需要,都可以選擇到港大醫院求診,這正是疫情帶來的改革良機!盧寵茂對於這一新計劃有長遠盤算,「且看這個計劃能否紓緩香港緊絀的醫療服務供應」。

原文請閱6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