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3日

【信報月刊】資金寒冬來臨 提防初創「殭屍化」 —— 創投融資跌53% 合併、倒閉潮將至

【本刊記者李潤茵】宏觀經濟持續低迷,投資者在高息環境下,普遍轉趨謹慎,初創資金面臨「縮水」,3月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簡稱SVB)爆煲後,生態圈更加雪上加霜,低潮期估計將持續數年,科創融資缺口勢必擴大。

回溯2020年初,初創融資一度暢旺,甚至疫市激增(科技股更暴漲),原因是聯儲局托市減息,SVB亦在那時候,吸納數十億存款,惟好景不再——根據Crunchbase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第一季,全球融資總額為76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620億美元,跌幅達53%。

值得注意是,已經包括兩筆大額融資,分別是微軟向OpenAI投資100億,以及支付公司Stripe完成65億融資。不過,投資者風險胃納下降有跡可尋,從科技公司估值已經反映出來,以Stripe為例,2021年為950億,今年3月僅剩500億,蒸發近半。

投資期縮至3至5年

當然,最脆弱始終是早期投資。整體而言,投資者轉向保守,減少投資「燒錢」項目,寧願作後期投資,「原本可以跟項目捱5至10年,現在盡量會3至5年走」,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向本刊表示。

他指出,今次經濟周期低潮會比較長,有機會跟2008年差不多,「面對全球衰退,什麼時候恢復都未知,但目前看來,投資信心未重返」。

曾經創立基金公司,邱達根熟悉業畀運作。「每間VC都有投資年期,跟經濟周期未必有關,而且都會考慮將來募資能力,如果這刻投衰會否影響呢?他們都要找投資者,當中存在許多不確定性。」

不確定性包括什麼?「第一、美國機構投資者(LP)還會投資亞洲基金嗎?第二、相反,香港政府/投資機構又會投資他們?第三、此前,國內許多風投基金都有政府產權投資,目前經濟下行會否重啟動?VC都很精明,必定全盤考慮。」

SVB是雪上加霜。有人可能會問該行爆煲,跟香港有何關係?的確,風暴沒直接波及香港,但兩地關係密切——有些非上市公司在美國開拓業務,或因投資者關係會在SVB開設戶口,甚至憑專利抵押,獲得專項貸款。

即使是上市公司,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曾統計,最少就有12間與SVB有業務往來,大部分是生物科技股(即B股),包括百濟神州等。

另外,許多投資美國、但在港營運的美元基金及風險投資基金都會在SVB進行資產託管,並支援基金行政。為什麼要跑到矽谷?間接是反映香港融資環境——生態系統很「原始」(primitive),科技認知很「入門」,邱達根形容。

原文請閱5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