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30日

【信報月刊】從「好牌打爛」到孕育18間獨角獸 ——資金配合人才 香港成創科樂土

【本刊記者李潤茵】5間、18間,均為獨角獸數量,大家猜猜哪個數字屬於香港?哪個是新加坡?答案是香港18間。在新加坡似乎在每個領域都爬頭的情況下,香港終於可以稍為吐氣揚眉。由4年前遭騰訊創辦人馬化騰批評為「打爛的好牌」,到今天孕育大批獨角獸,在資金及人才配合下,本港創科土壤正漸漸成熟,形成獨特的生態圈。

從客觀數字來看,本地初創生態圈確是日趨蓬勃。截至2021年,本港初創公司總數達到3755間,8年來增加高達358%,初創從業員人數則接近1.4萬,涉獵業務亦非常廣泛,以金融科技、電商及物流等最為普遍。

本港生態圈急速成長,背後有兩個原因:

錢跟人走

首先是人才。香港人從來都有創業基因,特質包括轉數快、識執生。儘管千禧年,曾經歷泡沫崩塌,但科技業界從未消失,郭秉鑫表示,許多人才便是自科網年代累積下來,「例如Animoca Brands的蕭逸,在科網界已屬響噹噹人物,只是一直默默耕耘,普羅大眾未必認識他」;

另一來源是大學,「過去10年,有批頂尖教授從基礎科研團隊走出來」,立法會科創界議員邱達根表示,榜單便充斥教授級創始人,包括中大教授湯曉鷗(商湯科技)及賈佳亞(思謀科技)、科大教授楊強(第四範式)及李澤湘(固高科技)。

邱達根從事創科近20年,是位資深初創投資者。「以色列全部都是科研類,中國及美國比較側重商業模式,反為香港正發展出獨有土壤,兩者都比較平均。近年,愈來愈多年輕團隊,用商業模式來顛覆傳統行業(包括金融、物流及旅遊),背後是很強產業基礎。」他一語道破:「其實都是事在人為,資金都是跟人才走。」

除了人才,其次就是資金。事實上,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給創科公司的融資渠道,近年有所增加,如推出第《18A》章允許未有收入及利潤的生物科技上市、引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機制。

與此同時,還有四類資金活躍於本港創投圈:一、香港本土創投基金,例如屬於種子基金的「香港X基金」;二、本地高淨值人士及家族辦公室;三、國際性VC/PE機構在港分支,例如ANZi Ventures;四、中國本土美元基金。

「我們第一次投資香港是2016年,當時的生態還屬於很早期,一隻獨角獸都未出現。不過香港發展得很快,若然從數字來看,新加坡用10年的時間,孕育出10幾間獨角獸企業,香港不足5年已經超越。」戈壁創投(Gobi Partners)大灣區管理合夥人唐啟波(Chibo)表示。

唐啟波在港戰績亮麗,投資名單包括Prenetics、Animoca Brands、物流平台GOGOX、虛擬保險商OneDegree、金融科技公司WeLab及Airwallex,幾乎就是另一張「獨角獸榜單」。

原文請閱5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