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10月5日

【信報月刊】「隱形老人」缺乏關愛 —— 港大創銀髮數據庫 重建互助精神

時移世易,不少香港精神隨着社會變遷而消失,較多人緬懷的,莫過於舊屋邨那份鄰里互助關係。面對本地人口急劇老化,安老服務人手短缺,有大學教授結合時間銀行概念,開發長者互助系統,不但減免紙筆記錄的煩惱、善用AI配對長者及義工,更有助找出社會上缺乏關愛的「隱形老人」。--本刊記者鄭雲風、本刊總編輯鄧傳鏘

勞碌大半生,很多打工仔只求安享晚年,無奈安老服務人手有限,僧多粥少之下,部分長者淪為無人問津的「隱形老人」。領導研發項目的港大計算機科學系教授鄭振剛表示,現時居家安老服務需求殷切,平均等候時間超過15個月,近萬人輪候,「當社會變得富庶,市民平均年齡愈來愈高,香港NGO可否滿足所有安老需求,是一個非常大的疑問。」

隨着本地人口老化加劇,安老服務需求猶如雪球愈滾愈大。香港安老業請人難、留人難的挑戰眾所周知,縱使2018年港府上調相關職位的薪酬,去年立法會文件顯示,資助服務單位的前線護理人手空缺依然接近20%。

「當長者人口增加一倍,就算政府願意投入多一倍錢,問題是你如何請人?」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林一星坦言,未來香港應對人口老化的一大難題,源於勞動人口不足,「無論你如何畀錢,系統都會倒塌!」兩年前政府統計處預告,老年經濟撫養比率不斷增加,至2066年每1.4名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口,就要撫養一位65歲或以上的退休長者(編按:2017年有關比例為3.55:1)。

為了填補與日俱增的人手空缺,多年前林一星已經think out of the box,與社區組織合作推出「織福-長者互助發展計劃」,引入時間銀行概念,鼓勵長者先做義工賺時分,例如陪伴外出、購物等,繼而換取商品或他人服務,讓長者互相幫助,取長補短。「以前鄰居都會互相幫忙,長者都一樣,現在由受薪員工取代了,社區慢慢失去互相照顧的角色,我們希望重新鼓勵這種模式」。

兩年前鄭振剛教授機緣巧合下得悉「織福計劃」,決定申請創科基金開發HINCare系統,建立手機App及後端數據管理網站,改善配對及輸入資料的效率。

HINCare系統引入AI和大數據技術,透過異構信息(HIN)網絡儲存及維護長者資料,分析他們的生活習慣、社交網絡,從而自動找出最佳配對,類似應用包括Netflix推薦劇集、阿里巴巴推薦產品。

原文請閱10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