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7月1日

【信報月刊】去中國化殃及池魚 華人買槍自衛

為了徹底勝出與中國的爭霸戰,美國加速「去中國化」,在政客的煽動下反華情緒高漲,當地華人慘成夾心人。為了自保,不少人都湧去槍舖,一生人第一次買槍。他們面臨什麼歧視和潛在威脅?當地白人鄰居又如何看待共產主義中國。本刊特約記者近期走訪美國華人聚居地加州,深入社區一一拆解。--本刊特約記者余樂斯加州直擊

從香港移民到美國近30年、42歲的林家偉是美國海岸防衞隊隊員,在加州生活一直歲月靜好。但近月,他身邊開始多了一批移居美國20多年也沒買過槍的華人,找他幫忙買槍。

「以前歧視(華人)的情況一直存在,但經過疫情,人們現在覺得對華人的歧視更理所當然,更大膽。」林家偉引述一個首次買槍的友人的話。確實,說起美國的大規模反華情緒,最早可追溯至19世紀:當時的七十年代,剛走出內戰的美國面臨經濟衰退,很多白人遂諉過於五十年代趁淘金熱前來的中國移民,指責他們過度廉價,搶走飯碗。多番妖魔化後,到1882年,聯邦政府更通過《排華法案》,把中國勞工拒諸國門長達10年,國會及後數次延長法案,直到1943年才宣告廢除。

現在,雖說世界比兩個世紀前進步了,但這顆對華人的仇恨種子,在白宮澆水下再次發芽。今次,受疫情打擊所困擾,不少美國國民將華人(不管他們已移美多年,甚至土生土長)和中國(或中共)綑綁一起,將怒火遷到他們身上。美國亞裔權利組織Asian Pacific Policy and Planning Council和華人權益促進會的研究就發現,他們收到502宗歧視個案,歧視者都在出言不遜時特意提及「中國」或「中國人」;同時,他們也發現在報章中提到反華措詞的文章,從3月的一篇,激增到4月中的35篇。

反華情緒回潮,林家偉也身受其害。3月,他在加州首府Sacramento兼職經營的中式餅店,大門便遭破壞,縱然報了警,犯人卻仍然在逃。他也大表無奈,只好提醒社區內其他華人,多加提防針對華人和華人企業的犯案。

如此氛圍下,美國一場大規模的華人自保行動揭開序幕,除了口罩、消毒液,槍也成了必需品。槍舖忽然生意興隆,大排長龍,當中包括不少華人。林家偉為保險起見,自己多買了幾支手槍傍身,他亦協助好幾位從未接觸過槍的華人,為他們在考槍牌、選擇型號,以及安全使用等方面提供意見。

「講到尾,我真係好唔想因為我的華人身份,一樣我改變不到的事實,從而影響我的人身安全和社會地位。」林坦承,他和一群華人已成了中美角力新一回合下的「犧牲品」。別無他法下,為了不「中槍」,唯有買槍,自求多福。

原文請閱7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