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11月7日

【信報月刊】古董店競爭優勢 人情味勝商業味

走進上環的陳勝記古董家具店,感受到的不只有黃花梨淡淡的甜香,更有三代老字號的人情味。在拍賣行紛紛進駐香港,各種拍賣如雨後春筍的今天,他們仍能屹立不倒,靠的是濃濃的人情味,以及幾代人累積的誠信。--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

陳德敏(Daniel)及弟弟陳德基(Lawrence), 是古董家具店陳勝記第三代傳人。陳勝記的故事,否定了《管子》的「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黃花梨,過百年才可以成材;老字號,更是幾代人才可以成名。

用幾代人累積下來的鑑賞眼光,去分辨幾百年前製作的真偽及優劣,這是經濟學上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的問題。某些事你知得比我多,某些事我知得比你多,就是訊息不對稱了。本身亦是收藏家的張五常教授曾以翡翠為例,解釋要成為專家是大投資,這些專家通常出自家族傳統,從小天天看,下過注輸過錢。這些家族幾代訓練出來的專家,往往比在拍賣行工作的人更在行。一方面,任何需要專家鑑證的物品,真專家一定要看得多,最好還能親自買賣或收藏,賺錢或虧蝕皆會對物品有較為深入的體會。

古董行業的訊息不對稱

另一方面,隱瞞訊息有利可圖,是藝術品收藏專家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換句話,需要專家鑑證的物品,自私自利的行為會增加訊息傳達的費用,但沒有這種費用的增加,那些物品又不會有貴重的市場。是的,藝術收藏市場,是個訊息費用奇高的市場。然而,這套「以物為本」的資訊不對稱理論,含意是劣貨的訊息費用在市價的比重上較高,因此會先遭淘汰。

關於明清時期古董家俬,老字號陳勝記親自買賣收藏半個世紀,無疑他們比我們知得多。問題是,專家為什麼要免費教你呢?更大問題是,當隱瞞訊息有利可圖,我們不怕專家為圖利而隱瞞訊息嗎?這些都是「以物為本」的資訊不對稱理論不易解答的問題。

過去十多年,藝術品在內地的拍賣市場升得急,市場亦出現了「求物品易求鑑證專家難」的現象。Daniel也同意現在拍賣行太多了,內地新一代藏家喜歡在拍賣行舉牌競投,正是因為內地古董店的規管遠不及拍賣行,而經驗淺的藏家在拍賣行看着著名收藏家也在舉牌,便以為投的是真貨。外行人又有所不知,一般來說,拍賣行的人工不高,因此今天拍賣行員工的流動性很大。沒有三五七年專家培訓,要學懂鑑定一個時期的藝術品不容易。

原文請閱11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訂閲揭頁版
下載Android揭頁版
下載iOS揭頁版
訂閱印刷版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